作为当地艺术博览会的代表,第14届“北京艺术博览会”在“五一”期间在北京举行。作为画廊展览和销售最集中的平台,艺术博览会是一流艺术市场的“晴雨表”。在艺术市场中,主要市场大致可以理解为“单手”市场,即画廊通过代理或合作机制探索艺术家,并以展览或其他形式直接向公众介绍他们的作品。因此,通过回顾中国艺术博览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一睹中国艺术一流市场的增长空间,并直观地感受艺术如何从大厅走向公众。
1993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有的艺术品贸易逐渐活跃起来,社会对艺术的需求逐渐增加。第一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在改革开放前沿广州成立并开幕。 。作为中国艺术的“广交会”,艺术博览会首次从国家资助模式转变为市场机制的引入;参展商多元化,包括国内和一些国际画廊,绘画学院,艺术品经销商,艺术家等;展览内容丰富,中国画,油画,书法,民间艺术等都很容易获得。作为中国首个开放市场和提供公共平台的艺术博览会,中国艺术博览会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吸引了全国各地艺术家的大量兴趣,艺术品交易也很活跃。
2004年,首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在北京开幕,展出画廊和艺术机构。这是自第一届中国艺术博览会以来已经11年了。 11年来,国家不断深化改革,经济稳步发展,对艺术市场的需求稳步增长。因此,首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的开幕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参展人数已成为画廊,艺术家和收藏家的重要年会。今年博览会的主要特色是外国画廊的参与,占60%以上。原因在于,一方面,国内高质量的画廊当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规模;另一方面,长期进入海外市场的成熟外国画廊看到了中国艺术市场的潜力和机遇,拓展了艺术市场。抓住第一次机会。但是,当时的市场反馈并不令人满意。
2006年左右,艺术市场的发展已经被吹灭。拍卖行业的中国艺术品继续在二级市场以高价出售,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显着的回报率。在艺术产业和社会资本的推动下,中国本土画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有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的大学都开设了艺术专业。在北京,每周末都会开设新的画廊和艺术空间,艺术不再局限于专业领域,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迅速崛起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例如,“艺术北京”博览会等大量艺术博览会已经开始出现。
“北京艺术博览会”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为了应对中国艺术市场的具体情况而诞生的。它专注于展示优秀的中国艺术画廊,致力于策划专业展览,并积极推动画廊通过每个画廊注册合作艺术家。共同努力建立了整个中国艺术市场的繁荣。在展会上首次亮相后,许多新兴画廊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他们的合作艺术家也得到了行业和市场的认可。
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变化,“艺术北京”博览会不断调整自己的展览结构,都是从人们对艺术的实际需求出发。例如,2009年,世博会开设了“经典北京”栏目,以满足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古典艺术的需求。 2015年,“设计北京”部分启动,旨在创建一系列设计资源,以帮助设计市场营销。平台;从那时起,“公共艺术”部分再次被添加,为更多公共空间的艺术和品牌提供解决方案。今年,世博会设计艺术部分的规模不断扩大,旨在打造艺术与设计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努力打破边界,探索艺术,设计与生活的无限可能性,并将艺术和设计归结为生活。这个设计部分的年度主题是“为自己设计”,重点关注人类的自我价值,以发现和推荐更适合中国人的优秀设计。随着消费者艺术时代的到来,人们相信艺术博览会将使艺术进入千家万户,提供更专业,更诚信的服务。
三个艺术博览会见证了国内艺术初级市场的发展轨迹:画廊在市场变化中积极调整其经营策略,艺术家不断创作更多与时俱进的作品,并成熟的市场运作出土了一批前沿艺术家和杰出的艺术作品......作为中国艺术交流的窗口,艺术博览会展示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更令人欣慰的是,审美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在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文化生活,并开始接近艺术,热爱艺术和收藏艺术。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艺术将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博览会也将成为连接艺术与公众的重要桥梁,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董东东董事,“艺术北京”)
(《人民日报》0505 May 05 08 Edition)
编辑:张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