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晚,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德国德甲联赛重返视野,这也是五大联赛中第一个重新开始的联赛。与此同时,同一天,德国新诊断的COVID-19数量达到724。
为了顺利恢复比赛,德国职业足球联盟发布了近50页的比赛规则手册,包括空赛、禁止赛前赛后握手、进球后拥抱庆祝、换人时击掌等聚集行为。这导致了一些奇怪的绘画风格,例如:
细心的粉丝会发现,COVID-19最重要的传输方式————液滴,即喷溅,还没有被写入官方文件。每当电视上播放播放器的特写镜头时,都是一样的:
相比之下,其他联赛球员可能没有这么好的“好处”。
一、球员感受
根据来自英国《电讯报》和西班牙《马卡报》的消息,当英超联赛和西甲联赛讨论重启计划时,参与者将“禁止随地吐痰”包括在法案中,违者将被给予黄牌。
“随地吐痰是足球运动中非常普遍的习惯,但它非常不卫生。这种行为给了病毒一个很好的传播渠道,所以在游戏重启前我们必须非常小心。”国际足联医学委员会主席德霍格建议道。
由于COVID-19的传播途径包括液滴传播和接触传播,这也是重新启动禁止随地吐痰的先决条件。始于5月初的韩国K联赛,也首先实施了国际足联的相关建议。
然而,球员们对此禁令有不同的意见。
“我认为这不合理。不吐口水太难了。反正我也没试过不吐。”中国顶级联赛的第一名球员王松对西北天文台说。
“这太严格了。我想是少了点(吐痰),但运动后我总觉得喉咙里有东西。”富力球员曾超也有同感。
“女足也有,但不多。个人感觉不太合理。如果你跑得太久,嘴里会有不舒服的东西。吐出来不是很正常吗?”王寿彭也同意他的观点。
在西北天文台采访的近10名球员中,超过80%的人承认比赛期间随地吐痰是不可避免的,是一种潜意识行为。对玩家来说,马上改掉这个习惯真的不容易。
难怪相关消息发布后,评论区的球迷们大开眼界,情绪激动地说:“梅西将被史诗般的表演所削弱。西甲联赛重新开始后,第一场比赛变成了两黄一红……”
在采访中,甚至裁判也遇到了同样的麻烦。“我现在是裁判(第二名),我跑得更远。当我感到很累的时候,我的喉咙很干,我可能会呕吐,这将使我的心理和身体感觉更好。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里,如果你自己踢足球,嘴里会有非常粘的东西,然后你会把它吐出来。”
法国体育和医学研究所的布鲁诺在2012年也做了相应的研究,解释了为什么运动员在高强度运动后经常吐痰:
“交感神经的刺激(心跳加速)会改变唾液混合物,使其水份减少变得更粘稠,这会让运动员感到不适,所以球员才有想吐掉的习惯。”
“剧烈的运动使得呼吸量增加,刺激到布满支气管的粘膜,并使其分泌更多支气管粘液,从而对细菌、粉尘等物质起到防御机制。”
法国国家体育学院生物医学和流行病学研究主任托萨特补充道。
托卫星的观点也得到了中国球员肖坤的证实:“这可能无法控制,因为你的嘴会吸进空气中的脏东西,如果你不呕吐的话,会很不舒服。”
二、差异对比
前一段时间,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在接受白采访时,谈到CBA重赛的一系列话题,其中姚说:
“从好的方面来看,足球运动员可能会吐痰。篮球运动员不必担心这个问题。”
作为一场同样高强度、快速进攻和防守、更多转换次数的篮球比赛,球员真的不吐口水吗?
为此,我们还采访了两名CBA球员,看看他们对此有何看法。
“吐口水?怎么会问怎么奇怪的问题。我自己是不会的,篮球赛场上也基本没有。”
全国冠军吴倩回答道。
胡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我在比赛中没有吐痰的冲动,我自己也没有吐痰。”
针对这些差异,我们还采访了前国家足球队医生严成。在他看来,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同的运动类别造成的,如场地条件、比赛持续时间和休息次数等。
“你看篮球,可能两三步加速就到对方半场了,足球场一百多米,你打个反击至少也得60米全速跑。这么长的无氧缺氧状态下,球员会无意识地做出一些事情,有些时候教练的话,他都听不见,耳朵都懵懵的。”
“跑完之后,都是口干舌燥,想用唾液给喉咙滋润一下,然后球员他就想吐出来。他觉得吸了很多空气中的杂质,很脏,得吐掉,慢慢地成了一种长期的观念和习惯。”
此外,国际足联认为随地吐痰也是球员心情放松的一种表现:
当运动员在比赛中紧张、焦虑、恐惧甚至敌对时,也会刺激他嘴里的唾液分泌。为了缓解内心的不安,运动员经常下意识地吐出唾液。
2019年,《纽约时报》还专门报道了足球运动员随地吐痰的行为。结果表明:
“吐痰”不一定与缓解疲劳和改善运动功能有关,而是起着心理安慰的作用。
在此期间,电视、互联网和其他媒体报道了越来越多的足球节目,或多或少的“吐痰”图像被记录在银屏上,使得年轻球员在模仿偶像时无意识地融入了这些习惯。渐渐地,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当然,还有一种典型,如英国国际凯尔沃克——死球《透过云层看太阳》。
“队员们在场外喝更多的水来润喉,但他们不能把水全部吞下去。因为比赛结束后,把它全部吞下去,会增加身体的负担,并在短时间内影响场上的跑动。”严成用他过去的经历来解释“随地吐痰”的另一个原因。
三、解决措施
然而,“随地吐痰”毕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坏习惯。在疫情尚未完全消除的时候,如果要恢复足球运动,“绿色喷泉”似乎没有生存的空间。
然而,对于许多从小就养成习惯的玩家来说,这种一刀切的方法可能不会立刻奏效。
尽管5月8日韩国K联赛组委会使用了黄牌来限制比赛的重新开始,但许多选手在第一轮比赛中仍会不由自主地飞沫飞溅。
前“这个政策不能说不合理,只是想让球员变得更文明。但习惯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球员也需要去慢慢适应。”国脚安琪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目前,随着各国防疫控制水平的降低,欧洲和亚洲的许多联赛将重新启动,包括英超、西甲和超级联赛。足协和政府部门也在商议重赛和防疫之间的措施。
作为一种传播飞沫的方式,“随地吐痰”自然是每一个团级防疫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
“首先,运动强度大一定要吐口水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这更多是个人习惯的问题,咽下去也不是不行。”南方医科大学的孙健教授说。(附:唾液和痰是不同的)
“说实话,足球这种开放性运动都复赛了,吐不吐口水已经不是关键问题了。比赛中你都让球员亲密接触了,一起碰撞了还怕什么?”
严成的观点与孙健的观点不谋而合:“如果从病理学的角度来看,吞口水不会对球员产生任何影响,更不用说生命危险了。”
“像国际足联这样的观点肯定会打破一些传统习惯,影响球员,但防疫是最重要的。”
“管理者也在考虑公共卫生。然而,运动和足球本质上也是体育锻炼。令人担忧的是,如果这项禁令得到严格执行,将会影响参与者的健康,这与体育运动的初衷背道而驰。法规需要不断调整,以达到平衡状态。”
在德甲重赛之前,许多当地媒体报道了“随地吐痰”或被黄牌警告。然而,哨声响起后,德国人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足球,呕吐是不可避免的。
(罗纳尔多在曼联)
当然,像里杰卡尔德、托蒂和罗纳尔多这样的“口水战”是不允许的。否则,你会收到一张提前下班的红宝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