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年,也是“十三五”计划的结束。这也是南昌残疾人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提高残疾人劳动质量,增强残疾人就业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今年,我市将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并计划为更多的年轻残疾人提供培训机会。
为了满足广大残疾人的培训需求,我市去年下发了《南昌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工作实施方案》 《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瓷板画残疾人培训项目的工作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完善培训政策,规范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一方面,CDPF坚持创新传统,通过培训促进就业。去年,该市开设了30多门培训课程,包括中餐烹饪、手工制作、中西面馆、摄影师、电脑操作员和家用电子产品维护。其中,创新性地开设了10门淘宝“云客户服务”培训课程。另一方面,启动了为期三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瓷板画培训方案,培训一批从事民间工艺和传统民族文化技能的残疾人。去年,共有19名受训人员接受了培训。与此同时,利用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建立了一个高技能人才库。
近年来,我市在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存在培训项目缺乏创新、培训项目覆盖面不够、培训工作宣传力度不够等现象,与“省内第一、全国第一”的工作目标不符。例如,在这一阶段,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方案主要针对听力、语言、视力和身体残疾。由于条件有限,患有精神障碍和多重残疾的人接受的培训较少,这使得很难充分满足各类残疾人的需求。目前,接受培训的大多数人是40至50岁的人,而残疾青年接受的培训较少。
为此,今年CDPF将继续完善实名制数据库,依靠数据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和掌握残疾人状况和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增加智障和青壮年残疾人培训数量。同时,要注重创新培训模式,加强培训与就业的联系。一方面,我们要抓住互联网发展的机遇,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探索培训和就业的机遇,结合残疾人特点发展特色就业岗位。另一方面,结合我市残疾人培训需求的特点,建立“技能创业”培训模式,积极鼓励和引导有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残疾人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实现残疾人就业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的双重提升。
同时,进一步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多渠道、全方位推进残疾人就业和培训政策,通过推广成功就业和创业的典型案例,增强残疾人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南昌日报记者蔡欢、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