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南昌新闻网报道,市农业和农村事务局发布《2020年全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要点》,明确了18项产业扶贫措施,重点加强扶贫产业的带动力度,弥补产业扶贫的不足,促进贫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每个贫困村都要培育和发展1-2个农民广泛参与的特色扶贫农业主导产业,增强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帮助打赢防疫和反贫困战争。
2020年,全市农业产业将重点调查扶贫产业。我们将彻底了解新的皇冠肺炎疫情对贫困地区扶贫的影响。重点检查贫困村风险、贫困家庭农产品销售风险、春耕风险、农民工风险和贫困主体复工复工风险。我们将及时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支持扶贫产业早日复苏。同时,结合疫情风险调查,全面开展行业扶贫自查整改。
有序推进工业扶贫。制定全面扶贫目标,找出差距,扭转建设周期,落实责任,重点抓工业扶贫短板和薄弱环节。按照加强“三个落实”、确保“三个准确”和落实“三个保证”的要求,开展工业扶贫督导战,全面推进工业扶贫总体进程。
全市农业和农村部门将综合运用责任、工作、政策、投资、帮扶、动员、监督、考核“八大体系”的经验,推进工业扶贫长效机制建设,巩固和提升扶贫成果,有效防止贫困人口返贫。
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市场导向、长短期结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大力发展优质水稻、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花卉苗木、畜牧业、水产养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高效特色产业,巩固和完善“县有优势产业、村有扶贫产业基地”的多层次扶贫产业发展格局,有效夯实带动贫困家庭持续增收的产业基础。
在扶贫产业链延伸中,加快完成农产品加工短板,引导和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建设绿色特色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促进特色产业深度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引导贫困村利用农业休闲、观光、生态旅游等功能,开发新形式,加快形成种植业、养殖业、供销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发展体系。
南昌将引导和支持更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扶贫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组织合作和利益纽带,因地制宜推进“五个一”组织模式和“一个领导、一个办公室、三个参与”合作模式。做好扶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行目录管理。大力推行“互联网”扶贫模式,推进扶贫产品产销对接。
全市将进一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加强科技带头人和农村技术人才的培养,帮助贫困村建立地方技术专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