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实现每个区至少一所公办幼儿园;率先在全市实施学前学生公共资助补贴;设立学前教育专项基金,提升公园硬件设施.近年来,红谷滩新区将发展全纳学前教育作为其主要民生工程之一。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多层面健康优质发展,包括优化幼儿园布局、多渠道设立公园、全方位提高教育水平。大量“放心公园”和“高质量公园”已经建成并在普通人之外投入运营。
优化幼儿园规划布局
突破学前教育发展瓶颈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而学前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起点。办好学前教育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同责任。
「学前教育的发展关乎数以千计家庭的切身利益,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我们一直把学前教育纳入整个地区教育的整体规划。我们把办好学前教育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切入点和关键环节。我们确实做了有益于人民和人民的事情。”洪家滩新区工作委员会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万说。
每天早上8点左右,凤凰园居民李先生都会把他的第二件宝贝送到凤凰中心幼儿园门口。这种轻松是由于国内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我家大宝私立幼儿园,每月收费1000元。那时,我想要第二个孩子,所以我把我的孩子送回我的家乡学习。出乎意料的是,一个公共公园后来建成了。只要加上每月300元的教育费和220元的伙食费,大宝一个月的学费现在可以用两个月了。因为离家很近,孩子们可以每天睡觉“自然醒来”李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红谷滩新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红谷滩新区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 《红谷滩新区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协调和规划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它将公共花园的建设视为一项民生工程,同时考虑了中小学的建设。先后建成10所公办幼儿园,每个区至少实现一所公办幼儿园,拥有12所省级和市级示范幼儿园,四分之一的示范质量高,实现了红谷滩新区居民进入好花园的梦想。
与此同时,新区坚持为学前教育“存钱”。仅过去三年,全区学前教育总投资就超过1.45亿元,新区财政投资近1.3亿元。
扩大全纳教育资源
缓解“难进”和“贵进”的困难
学前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在私人公园数量远大于公共公园数量的情况下,如何使私人公园体现公益性和包容性,如何引导私人公园走公益性和包容性的道路,一直是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红谷滩新区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城市配套幼儿园向全纳民办幼儿园转型。截至目前,全区共有21所全纳民办幼儿园,全纳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6.28%,提前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公办全纳幼儿园任务。
「在2018年,当新区建议将区内的支援幼稚园转为包容性私立幼稚园后,我们提交了申请。自从加入全纳幼儿园以来,新区教育管理中心给了我们补贴,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幼儿园管理水平,也帮助我们找到了归属感。现在,我们有很多机会出去培训,教师队伍也在稳步提高。”沈阳艺术幼儿园园长毛说。
费用已经降低,并且
同时,新区大力开展区内托幼机构专项管理工作,积极采访省级国有企业,移交区内托幼机构。“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城市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支持城市幼儿园的问题,确保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包容性,满足入园儿童的需求,促进全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红谷滩新区社会发展局局长邓斌说。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
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硬件设施是保证,人才队伍是关键。熟悉这一原则的红谷滩新区教育管理中心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为此,红谷滩新区组织人事部门大力支持开办公办幼儿园,并将公办幼儿园与中小学一起作为公益性机构。在教师分配方面,在事业编制不足的情况下,区政府将在公立幼儿园统一招聘非编制教师,并将他们的工资和社会保障支出纳入区预算,使公立幼儿园教师和中小学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与此同时,我们将采取措施,如邀请老师进来教学,出去学习。我们将积极搭建教师外出学习、观察和交流的平台。我们将通过国家和省、市、区和花园培训、辅导和辅导结对以及“辅导”,扩大教师的视野,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在保证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红谷滩新区每年除了设立公园人员和公共补贴外,还设立学前教育专项基金。该基金用于公共公园设备设施的购置、维护和更新,以全面促进公共公园教育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过去的三年里,公园设备增加了507万元,公园维护和改造增加了465万元。(南昌日报记者蔡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