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山西代表团开放日上,对媒体提出的“山西如何推进监察体制改革”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指出,山西监察体制试点改革的任务就是精心“施工”,我的责任是当好山西“施工队队长”!
好一个“施工队队长”!骆书记言语之朴实,让人感受到的不止是“泥土味”,更有一股“混凝土味”,使人耳目一新。堂堂一个省委书记自称施工队长,这是省委书记的自谦,但其中深味值得各位读者品咂。
施工,即是工程按计划进行建造之意。骆书记用“施工”比拟山西监察体制试点改革工作,并领了“施工队队长”一职。这绝不是矮化、具象化改革试点任务,相反,更体现出改革试点任务在山西省委当前工作中的重要份量。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事关全局,千头万绪,省委书记用“匠人心态”严谨地开展,如此比拟,确是用心良苦。
众所周知,建造一件经得起考验的精品建筑绝非易事,新时期做一名优秀的施工队长更是要有“几把刷子”才能深得施工“精髓”,完成高质量的作品。
施工“精髓”,一要精准。施工要有设计图,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就要有蓝图、有目标。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这项改革的蓝图党中央已绘制完成。骆书记提出,山西省委要坚决贯彻中央“试点方案”和中央领导指示精神,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的法律授权,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改革试点工作。我们的任务就是按照中央绘制的蓝图,精准组织“施工”,拿出高质量的样品。
精准的要义,就是要提高政治站位,精准聚焦党中央交办的重点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体现党中央的改革意志。
施工“精髓”,二要科学。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房子也不是随便盖起来的。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讲科学、讲方法,要科学的布局、系统的安排、稳步的推进。山西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确立了转隶开局、平稳过渡、逐步深化、规范高效的思路,制定了实施方案,形成“一个办法、一个规范、一个意见、一幅流程图、一套文书模板”等制度机制。骆书记指出,山西省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围绕实现纪委监委内部纪法衔接,我们已经制定了“执纪监督监察工作试行办法”、“审查措施使用规范”等5个制度;围绕监委与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的工作衔接,正抓紧研究相关配套制度,推进线索处置、证据转换、案件移送等环节的顺畅运转。
统一认识、明确责任、细化方案、推动落实,科学系统地安排推进工作,山西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已经蹚出了路子,初见成效。
施工“精髓”,三要效率。工程有工期,改革同样有时间窗口。山西作为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之一,省委自觉把信任作为鞭策,作出了“两步走”的安排。第一步重点抓“转隶”。在把握改革方向、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撤销监察厅(局)、检察院反贪反渎和职务犯罪预防部门,将相关职能整合到监察委员会,实行纪委、监委合署办公。今年1月18日,省监察委员会已挂牌运行,3月底前,各市县监察委员会可全部组建。第二步重点抓“建制”。省监委成立以来,积极探索纪检监察机关内部运行机制、执纪执法协调机制、监察与司法衔接机制、国家监察与巡视监督和派驻监督有效结合的具体办法等,努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聚焦重点、抓住关键,正是山西省委紧锣密鼓地、高效地开展工作,才使山西的试点工作走在了前列。
施工“精髓”,四要创新:山西的改革是试点,要盖的是“高质量的样品”,无疑需要进行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开展许多实践性的探索。改革会面临诸多挑战,骆书记指出,山西“要秉持改革精神”!山西联系本地区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改革工作积累经验、贡献智慧,这体现了省委的担当精神。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探索实践,山西在试点中大胆改革、创新实践,许多经验已为改革全面铺开打下实践基础。
“施工”的精髓理顺了,“施工”的比拟就十分贴切了。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能否迈开步子、蹚出路子,直接关系改革成效。骆惠宁书记提高政治站位,找准角色定位,提出要当“施工队队长”,有信心、有担当、有豪情,可赞!山西为监察体制改革拿出高质量的样品,交出试点工作合格答卷,可期!(侯津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