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来自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2000多名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围绕“十三五”规划实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言献策。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特别注重团结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善于凝聚起全民族的智慧。
北伐战争时期,为改变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局面,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当时的先进革命力量团结一致、积极开展武装斗争。为抗击日寇侵略,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三制”的原则,积极听取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特别提出,“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我们要经过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才能真正把国事办好起来。”一言以蔽之,正是因为坚持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努力寻求全民族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斗争。
新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制度保障。”诚如斯言,只有在“交换、比较、反复”中,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才能更加科学严密,才能实现“道义相砥,过失相规。”
据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王国庆介绍,在2016年,全国政协开展调研活动91项,委员们提交提案5769件,收到社情民意信息8678篇。为推动脱贫攻坚、东三省工业转型升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众力并则万钧举,群智用则庶绩康。”
当然了,政协委员来自各行各业。教育界、文化界、经济界、工商联等都有代表在政协会议上反映各自界别的利益诉求。因此,如何用好自己的话语权,不仅关乎委员的个人形象,更会被放到体现“国家思想水平”的高度。所以说,政协委员要投入更多的智慧和精力,代表社会各界发出好声音。
首先,要专业还要接地气。政协委员都是各界的精英,运用专业知识参政议政的水平毋庸置疑。可是,专业化与大众化之间存在天然的差距。只有接地气、老百姓听得懂,才能打破专业屏障,更好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其次,要批评还要顾大局。政协委员必须讲真话、讲实话,有时甚至带有“火药味”。可在“复杂中国”的国情下,由于存在区域发展差距,个人的认知也有局限,所以,政协委员要从稳定大局的角度出发,让自己的声音更加符合实际、不偏颇、不过头。
最后,要有前瞻性还要可操作。由于受到国情世情的限制,政协委员的一些建议有时无法立刻实现。所以,委员们要认真开展调研、充分了解背景,平衡好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让自己的声音不仅具有前瞻性,还有可操作性。(朔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