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初春时节,中国又将进入“两会时间”。老百姓最关心什么?政府做出的承诺是否如期兑现?怎样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安康?这些问题并非老生常谈,而是与党执政兴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民心安,天下治。老百姓满意不满意,从来就是体现国家管理水平和国家领导能力的“风向标”。只有把老百姓的工作“做实了”,让每个人都能有更多获得感,整个国家和社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与可靠的依托。因此,两千多年前的周文王就对子孙提出训诫,“汝慎守勿失,以诏有司,夙夜勿忘,若民之向引。”而孟子也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
如何让百姓满意?关键要言必信,行必果。
日前,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的落实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7%。这项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
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这项工作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完成目标任务的131.4%。
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建设200万人以上。这项工作由扶贫办负责,实际完成124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完成249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
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增长9.6%。这项工作由财政部负责,去年已安排160亿元,增长9.6%。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在老百姓看来,口号再响,不如实实在在去做;承诺再多,不如真抓实干更有说服力。看着上面一组组成果喜人的数据,人民群众会觉得生活更加有盼头,才会更加支持和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向前发展。
当然了,改革推进到今天,大多数省份都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深化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期,任何新突破新成就实现起来都不容易。可是,“比认识更重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的是担当”。
“两会”召开在即,面对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面对改革任务的复杂繁重。退缩没有出路,回避不是办法。事实也证明,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反腐倡廉、社会保障、医疗改革、就业和收入等民生问题,依然需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才能彻底解决。这就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知责明责、守则尽责,完善机制、督查落实,巩固成果、推广经验。惟其如此,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将党中央绘定的“中国梦”一笔一划变成现实。(朔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