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不善就关门跑路,导致大量会员卡一夜成废卡,这样的预付费纠纷屡屡发生。2月28日上午,北京市东城工商分局发布东城区2016年消费环境状况报告,预付卡消费、老年人消费、互联网购物、互联网金融、医疗广告成为五大消费纠纷高发地带。(2月28日《北京晚报》)
预付费纠纷排在北京市东城区五大消费纠纷高发地带之首,从全国范围来看,预付费纠纷也成了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消费,往往会以充多少送多少来诱导消费者进行预付费消费。这一营销模式本身并没有问题,“多消费多优惠”,能节省消费者消费开支,预付费也能让商家拥有一批稳定的消费者,利于经营。
但俗话说,做生意有赔有赚,而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一些商家因为经营不善等原因也更难以将生意维系下去,一些商家并不退还消费者的预付费,而携款跑路,甚至有些不法商家开始就没安好心,收消费者的预付费,就是为了骗钱。这样的欺骗行为频频发生,让广大消费者蒙受了不小损失。
对于这种普遍的消费侵权行为,相关部门要采取零容忍态度,需要工商等相关部门加大查处与打击力度,更要将关口前置,比如有地方就采取由工商部门牵头对开展预付消费卡业务的商家进行备案,根据商家业务开展情况向银行缴纳存管资金,当商家违约后,就可以优先拿出存管资金用于赔付消费者。而对未备案的商家也要予以相应惩戒。
同时,一些预付费纠纷,具体到每个消费者,金额或许并不多,一些消费者就选择了容忍,这种做法无疑助长了不法商家的嚣张气焰,所以,消费者也要对消费侵权保持零容忍态度。另外,消费者也要能理性消费,在交纳预付费之前,要能充分了解预付费的使用范围与期限等等,要及时保证维权证据,对商家的口碑也要有一定了解,以免上当受骗。
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如何打击消费侵权行为,打击不法商家,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就更受人关注。对于消费纠纷高发的地带,要能加强治理,如展开专项治理,不仅要见招拆招,对这些消费侵权行为有针对性地进行打击,也要能寻求治根之策,如需要调动消费者的维权热情,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要能加大对不法商家的打击力度,增加不法商家的违法成本。否则,只治标不治本,消费侵权行为又会以其他形式再次出现。
不管是哪种普遍的消费侵权现象,最终表现出的都是对消费者权益的肆意侵犯,在法治社会,不能允许这样的现象存在;一个强有力的监管部门,也不应容忍此类现象继续存在下去。(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