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伴随土地价格的一路飙升,通过并购或者资本市场的运作获取“地块”的能力越来越成为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融创中国(下文亦可称融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脱颖而出。
2017年3月28日,融创在香港召开2016年全年业绩报告发布会称,融创全年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506亿元,同比增长12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3.4亿元,同比增长54%;毛利48.5亿元,同比增长70%。2017年融创将销售目标确定为2100亿元。据创融官方资料显示,2015年,融创的销售金额还只有734.6亿元,业绩在全国房企中位居行业第九,到2016年,跃居行业第七。而在相关的行业榜单中,融创的综合发展能力更是跃居行业第五。
德银发表研报表示,首次给予融创中国(01918.HK)“买入”评级。原因主要由于过去14个月融创积极的土地收购及并购举措,新增土地面积超3900万平方米。预计融创可售资源达8500亿元,将确保未来的强劲销售。
那么,融创是如何进行如此大规模又如此频繁的土地收购及并购的呢?众所周知,庞大的土地储备与一家企业的资金链关系密切,如何实现资金有效快速回收?如何降低融资的财务成本?如何打造基于未来的并购模式并寻求相应的并购标的?恰恰是融创在这轮快速增长中“吸睛”的亮点。
在融创2016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融创管理层也表示,“公司过去几年快速增长,得益于对市场的精准预判,以及内部严格的风险管控。2016年,公司果断布局,积极拓展,获得大量价低质优的土地储备,且均处于变现能力极强的一线、环一线和核心城市,这为公司未来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期商业案例从战略、财务等方面进一步分析融创在市场上的公司技术。
并购
全线出击 大举并购
在土地市场上,国际买家一贯遵循的黄金法则是“位置、位置、还是位置”。第一个位置指的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第二个位置是指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的核心城市,第三个位置是指核心城市的黄金地段。而融创在国内土地市场的布局恰恰也遵循的这一原则。
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是融创拿地高峰,共获取2143万平方米土地,其中60%地块以收并购方式获得,第四季度,融创获取土地1150万平方米,收并购比例更是达到82%。进入2017年,融创并没有放慢土地收购的步伐,反而是并购手笔越来越大,并购目标也越来越清晰。来看一下融创中国近期频繁的土地并购事件:
并购北京融智瑞丰、联创融锦
2017年3月1日,融创中国董事会发布公告显示,融创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北京融创分别与天津博联投资、联想(北京)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6.87亿元人民币收购北京融智瑞丰30%的股权及债权,以16.17亿元人民币收购联想旗下联创融锦49%的股权。由此,整个收购耗资人民币23.0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收购的目标公司及附属公司主要从事合肥融科城及武汉融科天域项目的开发,而在此次收购之前,融创已经实益拥有了北京融智瑞丰70%的权益,以及联创融锦37.5%的权益,而且已实益拥有合服融科城项目41.5%的权益及武汉融科天域项目35.7%的权益。这意味着,在本次收购完成后,北京融智瑞丰和联创融锦将成为融创中国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融创也将间接拥有合肥融科城及武汉融科天域项目的全部权益。
公开信息显示:合肥融科城项目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主要用作住宅及商业的开发,总占地面积约401,59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15,704平方米及未售面积约918,733平方米。武汉融科天域项目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主要用作住宅及商业的开发,总占地面积约47,1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4,950平方米及未售面积约3,457平方米。
对于这起收购的理由,融创表示,“本公司一直坚持在中国市场的区域深耕战略,已经布局国内主要核心一二线城市,收购事项将进一步增加本公司在合肥和武汉的土地储备和市场份额,并进一步巩固本集团在合肥和武汉市场的领先地位及品牌影响力。”当然,这不过是融创核心一二线城市土地并购战略中的一个事件而已。
并购金科地产
此前,融创披露了收购金科地产的消息。在2016年,恒大曾举牌 金科股份,引发业内广泛关注。当时,对于这一举牌,行业内的分析显示:金科拥有巨量的潜在土地储备,想象空间巨大,竞争优势明显,最关键的是金科位居都市圈内部的一级辐射城市,在承接超大城市的外溢需求方面最有利,成长价值最高,而且金科的股权足够分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融创中国对金科股份的收购显得更富战略意义。根据融创中国披露的信息显示,集团于2016年11月11日至2017年1月24日,以17.23亿元人民币的代价在公开市场上进一步收购了总计约3.30亿股金科股份,约占金科地产在公司公告期全部已发行股份的6.17%。收购完成后,融创将间接持有约12.37亿股金科股份,占总发行股份的23.15%,总的支付代价为57.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