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新华社记者郭文迪)“青山与心同雨,海月照在‘华侨’梁身上。”这句话印在中国福建省捐赠给华侨的防疫物资的包装箱上。
自从新的冠状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国内外的儿童一直手拉着手,同甘共苦,汇聚成一股双向的暖流,共同抗击疫情。面对猖獗的疫情,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关心海外同胞的安全和福祉。各方都采取了积极行动,不遗余力地保护自己的生命。
在危机时刻,祖国将永远是海外游客的坚强后盾。齐心协力的中国人民一定会携手度过难关。
“健康包”传递关爱
随着疫情的蔓延,超过280个中国驻外使领馆将帮助海外学生列为重中之重。目前,已向在华留学生较为集中的国家发放了50万个“健康包”,包括1100多万个口罩、50万个消毒用品、防疫指南等材料,以确保“健康包”能及时送达留学生手中。
——“‘健康袋’是祖国母亲的叮嘱和温暖关怀,体现了祖国强大的‘温暖力量’。”在收到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的“健康包裹”后,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的一名中国交换生胡亚兰表达了这种感觉。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向在巴基斯坦的海外学生和海外华人发放了约2000套“健康包”,胡亚然的“健康包”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我在哈萨克斯坦最快乐的一天。我是哈萨克斯坦最快乐的小马。”哈萨克斯坦卡拉甘达国立大学的中国学生马景炎在和12名中国学生收到大使馆寄来的爱心包裹后,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这条信息。
防疫物资不能短缺,生活保障必须跟上。除了口罩和消毒剂,该包装还包含东北大米,罐装糖和大蒜,水煮鱼调味料,甚至火锅调味料.这是使馆工作人员在开车200多公里通过几个防疫检查站后专门发给学生的。
“大使馆一个月前联系了我们,提供防疫指导。目前,疫情严重,所有地方都被封锁。大使馆已经派人来拜访我们了。学生们非常兴奋。”马景炎说。
母亲用手里的针线,为长途跋涉的儿子匆匆出衣服。从及时发布安全警告到开通留学生和家长咨询热线,从多渠道采购防疫用品到与留学生在线聊天和答疑,驻外使领馆一直在积极为留学生的健康和安全采取行动。
尽管疫情的输入压力越来越大,但中国仍在尽最大努力帮助遇到困难的海外学生回国。中国民航总局表示,从3月4日至4月3日,民航安排了11次临时航班,帮助伊朗、意大利和英国的1827名中国公民回国,主要接受者是海外学生。
手足相连共风雨
所有的水千山都与血浓于水的同胞的感情分开了。面对疫情在世界许多地区的爆发和蔓延,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充分巩固国内防疫成果的同时,及时向海外同胞提供帮助,分享各种形式的防控经验,并尽最大努力提供援助。
——“今年年初,我们尽力为国家组织捐款。今天,它是帮助全世界华侨的祖国。”巴基斯坦华侨协会主席拉杰连说。
助人为乐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们不会忘记,在中国遭遇新一轮冠状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海外华人和世界各地的华人行动迅速,捐钱捐物,提供建议和智慧,向自己的祖籍国表达真诚的心声
4月10日,厦门市海沧区向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13个国家的43个华侨社区捐赠的防疫物资被打包“发运”。从逐一了解海外华人团体的需求,到联系制造商、在线生产和包装,只花了4天时间。在华侨华人的微信群中,从厦门发来的防疫资料很快“闪现”出来。
“我们将通过持续的关注和援助告诉我们的海外同胞,他们并不孤独。在他们身后,有我们的亲戚来鼓舞他们,鼓舞他们。”海沧区侨联主席黄秋霞说。
守望相助待花开
三月初,低烧虚弱.巴黎的一名大学生欧肖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体,而当地的紧急电话却无法联系到他。在紧急情况下,她加入了由全法国中国学者和学生联合会组织的“医学咨询微信群”。在小组中国医生的指导下,欧晓服药几天后体温恢复正常。
微信群是由中华全国法律协会成立的,它邀请在法国的中国医生和在疫情期间来法国为海外学生交流医疗建议的中国医生。在海外,有许多类似的团体。华侨和海内外华人相互关心、相互鼓励,共同筑起抗击疫情的铁墙。
“不管中国人去哪里,只要他的心在中国文化中,他就有根。”厦门海沧区华侨联合会联合主席江智民在日本福建总商会的微信群中写道。
“绝大多数华侨华人在遇到困难时,总能找到悬挂五星红旗的中国外交机构,使领馆是他们的坚强后盾。”中国驻瑞士大使耿文冰的话表达了外交官们的感受。
“我们会好好照顾自己,学好知识,提高能力。请放心父母,请放心祖国!”在哈萨克斯坦学习的大学生邹瑶在演讲中表现出强烈的家乡情怀。战争期间,许多年轻人经历了艰辛,并加速了他们的成长。
我们面对的困难越多,我们就越能展示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面对这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海内外中国人民再次展现了同舟共济的精神,再次凝聚了强大的力量,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人们相信,通过相互帮助和共同努力,所有的中国孩子都会有一天天空晴朗,鲜花盛开的一天。(参会记者:李浩、任军、张、秦虹、刘金辉、张、蔡心仪、陈、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