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智利车厘子成了中国年货”(我在中国当大使)
——访智利驻华大使路易斯·施密特
海外网李茂杨晨
然而,当中国保持着我们的友谊,天堂仍然是我们的邻居。虽然被称为“世界之地”的智利与中国位于地球的两端,但智利诗人聂鲁达、复活节岛石像、丰满的鲑鱼、高甜樱桃和经济实惠的红酒在中国却广为人知。
最近,智利驻华大使路易斯·施密特接受了人民日报海外网的独家采访。在采访中,曾两次担任驻华大使的施密特表达了他对中国的爱。2020年恰逢中智建交50周年。施密特希望借此机会深化智利与中国的经贸交流和人文交流。
敬佩中国的发展成就
施密特,当时是一名农民商人,于1991年首次来到中国。施密特回忆起他第一次中国之行,微笑着说他遇到了许多尴尬:“当我卖智利红酒时,中国人说他们喜欢喝白酒。当我卖智利水果时,中国人说进口水果太贵了,只能买国产水果。”尽管当时失败了,施密特并没有灰心。“中国人口众多,需求巨大。从那以后,我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20多年来,施密特的“预测”变成了现实。如今,中国已经成为智利最大的红酒出口市场,智利也成为中国最大的新鲜水果进口来源。施密特谈到智利樱桃时笑了,这种樱桃近年来在中国很受欢迎。智利的樱桃在11月开始进入收获季节,产量最高的是次年的1月和2月,这两个月正好是中国春节施密特表示,他很高兴智利的樱桃也进入了中国年度商品“清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将在春节期间带着智利的樱桃去探亲访友。
智利的红酒和水果从被忽视到热销,是中国市场待遇变化的幕后推手,这是中国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两次担任驻华大使的经历使施密特对“春江水热的先知”有着敏锐的感觉。“我非常钦佩中国在过去70年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施密特说,“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超过30%。中国的繁荣与世界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国跃升智利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红樱桃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日益繁荣的日子,也反映了中国和智利之间日益密切的经贸交流。
很多智利人喜欢莫言的书
超过150万生活在水果产业链上的智利人受益于与中国的贸易;在中国市场“东风”的帮助下,一些智利小农舍已经成为大公司.施密特非常清楚这一点,“如果中国发展得好,智利也会发展得好。”他对两国实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抱有很高的期望。
施密特很高兴地说,两国之间的务实合作正在从水果贸易扩展到服务和投资等更广泛的领域。2017年,中国企业收购了智利魔狮酒厂85%的股份。2018年,中国企业以约40亿美元收购了智利锂巨头智利化学矿业公司23.77%的股份。2019年,中国公司收购了智利领先的鲑鱼公司.
施密特认为这些投资对智利来说是“大钱”,给智利带来了更多的商业合作和经济发展机会。
施密特相信,建设“一带一路”将成为智利和中国未来务实合作的主轴。随着两国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顺利进行,基础设施、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将开辟新的前景
010-59000
"为了更顺利地与中国商人沟通,许多智利农民正在积极学习汉语."施密特说,智利目前有许多机构提供中文教育。在首都圣地亚哥,一所以中国地名“长江学校”命名的小学率先开设中文课程。从那以后,智利的许多学校也开设了中文课程。施密特说孔子学院在智利非常受欢迎。他的女儿以前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现在她经常回孔子学院练习汉语,以保持对语言的敏感性。
当谈到自己的中文学习时,施密特微笑着说:“我现在只有40到50个中文词汇。汉语拼音的四个声调实在太难了。”然而,语言障碍并没有阻止施密特对中国文化的热情。“我喜欢中国戏剧和音乐,不管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它也是芭蕾。中国芭蕾有着不同于西方芭蕾的独特美感。”
你对中国文化了解得越多,施密特对中国文化独特性的理解就会越深。施密特认为,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仍在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中流动。“每次我读孔子和老子,我都会加深对中国人思想和行为模式的理解。”
2020年,中国和智利将庆祝建交50周年。施密特希望借此机会进一步活跃两国文化交流,使两国人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施密特说,诺贝尔奖获得者、智利诗人聂鲁达多次访华,并称中国人民为“兄弟”。为了纪念聂鲁达对两国友谊的贡献,2014年在北京朝阳公园竖立了一座聂鲁达雕塑。
施密特说,正如聂鲁达让智利文化在中国广泛传播一样,中国文学也让更多智利人更接近中国文化。中国作家莫言和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马尔克斯的相似风格,让智利人感到非常亲切。许多智利人喜欢读莫言的小说。“我非常喜欢莫言的《红高粱》,从中我可以了解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图景。”施密特希望在中智建交50周年之际,通过举办两国作家对话会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缩小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和心理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