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钟海华
2019年12月31日下午,在鹰潭市余江区黄溪镇渡口村新世纪文明实践站会议室,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正在进行一场精神讲座。50多名当地群众出席了会议,听取了区镇干部的讲话。与此同时,67岁的厨师曾宪水正忙着在村互助养老中心的厨房里为老人添加食物。
同一天,记者沿着平坦的柏油路开车进入渡口村。古老的建筑和修剪过的绿色幼苗从后视镜中闪过。余江区文明办主任范华春告诉记者,余江区是我省建设新时期文明实践中心的19个试点县(市、区)之一,也是全国500个试点县(市、区)之一。渡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余江区12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代表。自
整合资源,打造“4+N”文明实践平台
试点项目启动以来,余江区通过精心规划、积极探索和整合各种资源,集中力量凝聚群众、引导群众,形成了本地区所有新时期文明实践的“4 N”文明实践平台。“‘4’是指新时代的文明实践广场、家庭互助服务中心、假日学校和“乡村圈”广播。”“n”是指根据各站点的实际情况,将村图书馆、文化馆、村历史馆、爱心超市等各类场所和设施作为文明实践平台资源。”范华春说道。
渡口村是邹韬奋的家乡。走在路上,渡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就在陶芬祖籍旁边。宽阔的广场和高大的舞台允许人们在广场上跳舞和看戏剧。
附近的互助养老中心由一栋两层住宅楼改造而成。住宅业主黄彩是当地精确扶贫的目标。当时,黄菜菜听说村里要建立一个互助养老中心,并提出免费提供场地。他给自己留了两个房间,一楼的其他房间都准备好了。”共产党帮助我们摆脱了贫困,我们愿意为这个村庄做点什么。黄彩说:“再说,家里也不能用光这么大的房子,这么多人来吃饭和娱乐,而且还更热闹。”。"
从陶芬祖籍往前走,穿过七金子花园,那是假日学校。邹清水和敖火发是村里的退休教师。他们每个周末都来这里帮助他们的孩子。渡口村党支部书记、渡口村新时期文明实践站站长彭毛杰告诉记者,有时,一些具有特殊技能的党员和志愿者会加入志愿咨询团队。
春风化雨,吹拂新时代文明乡风
新时期文明实践中心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团结群众,引导群众,用文化育人,形成道德”。渡口村文明实践平台的建设就像春风化雨为春风,默默地滋润着村里的习俗。
渡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一面墙上,有村里挑选出来的五颗星星和五位美女。党员之星、湘贤之星、创业之星、最美的老师.彭毛杰指着人物专栏对记者说:“看贤思齐,这些人都是老百姓的榜样,对促进村民的思想很有帮助。渡口村村委会每年评选一次“五星五美”人物,村组每季度评选一次“人民”明星人物。
现在,村里已经成立了几个志愿者小组,包括党员志愿者小组、妇女志愿者小组和互助协会,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如帮助穷人和有需要的人,清理卫生。结合当地特点,该村成立了桃粉文化宣传队,在义务的基础上推广桃粉文化。
渡口村将新时期文明实践站的建设与扶贫、助志愿者、助智者相结合。它建了一个关爱超市来帮助穷人。它已经起草好了
精准发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晚上,渡船村互助养老中心共进晚餐。与过去不同,今天的晚餐特别丰盛,每桌12道菜。原来,彭毛杰和村里的其他几名党员自掏腰包养活老人。“明天是2020年。今天我们邀请你多吃一顿饭来庆祝新年,祝你身体健康!”彭毛杰在开幕式前的话赢得了老人的掌声。92岁的彭蔡畅激动地说,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过了“阳历年”。尽管他的孩子没有和他在一起,村里的互助养老中心让老人感到非常温暖和快乐。
吃饭时,一些离家很远的孩子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程序看到老人过新年的快乐场景,并给彭毛杰打电话:“你在家负责,我们很放心,谢谢!”
为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渡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群众订购、车站调度、志愿者服务队接单等方式,努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解决村民评议、便捷服务、宣传培训等各种问题。
互助养老中心解决了村里19名留守老人的生活问题,而假日学校则“量身定做”了村里24名留守儿童,使他们在周末不再处于“放养”状态。该村还成立了一家物业公司,雇用留守妇女作为其雇员,从而解决了她们的就业问题。
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渡口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等公共场所,积极引导村民组建舞蹈队和龙灯笼队,开展免费门诊、科普等多种活动。电视台还把“学习力”放在电视屏幕上,扩大学习和教育的影响,为农村人民解决“如何学习和学什么”的问题。在杜门尽头的陈嘉村群中,一座崭新的乡村历史馆刚刚竣工。村民们将很快能够进入村庄历史大厅,感受到村庄悠久历史带来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