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6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国务院的政策举行了定期简报会。财政部副部长徐洪才、预算司司长李景辉出席吹风会,介绍建立专项转移支付机制的情况。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通过专项转移支付机制下达到基层的资金重点是增加财政赤字1万亿元,增加专项抗疫国债1万亿元,合计2万亿元。如何实现资金的直接获取,徐洪才出台,按照“中央切割、省级细化、备案审批、快速直接获取”的原则,完善相关资金分配程序,明确地方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
这意味着2万亿元不能被截留,将直接流向市县基层。中央政府已经明确表示,这2万亿元将投资于三个主要方向:第一,地方政府将实施“六个保证”,重点确保就业、基本生活和市场参与者。由于疫情带来的风险是全市场的,不仅基层财政状况差,财政收入下降,中小微型企业也缺乏资金。因此,2万亿元必须花在“六个保证”上。第二是调动当地积极性。关键是省政府应该是“财神爷”,而不是“甩手掌柜”。它应该“小心”确保财政资金流入基层市县。三是要在基层市县财政资金的使用上给予主动权。在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的同时,要统筹使用,调动资金管理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释放资金使用效果。
数据显示,今年1-4月财政收入下降14.5%,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低于上年。与收入下降相比,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24785亿元,增长3.8%。但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财政政策方面,财政赤字达到3.76万亿元,增加了1万亿元,发行了1万亿元的专项抗疫国债,为地方政府安排了3.75万亿元的专项债券,预计减税和减费规模达到2.5万亿元。这样,今年的财政刺激可能达到11万亿元,比去年增加3.8万亿元,即52%。不能低估国家预算扩张的规模和力度。
如果其他财政资金的扩张有刺激成分,那么直接到达基层的2万亿元资金就有救济和拯救基层的目的。因此,基层市县必须好好利用这2万亿元。善用这2万亿元不仅考验基层市县依法管理和使用资金的能力,也反映了市县政府的公共治理水平。
剩余的全文
据报道,6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国务院的政策举行了定期简报会。财政部副部长徐洪才、预算司司长李景辉出席吹风会,介绍建立专项转移支付机制的情况。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通过专项转移支付机制下达到基层的资金重点是增加财政赤字1万亿元,增加专项抗疫国债1万亿元,合计2万亿元。如何实现资金的直接获取,徐洪才出台,按照“中央切割、省级细化、备案审批、快速直接获取”的原则,完善相关资金分配程序,明确地方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
这意味着2万亿元不能被截留,将直接流向市县基层。中央政府已经明确表示
数据显示,今年1-4月财政收入下降14.5%,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低于上年。与收入下降相比,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24785亿元,增长3.8%。但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财政政策方面,财政赤字达到3.76万亿元,增加了1万亿元,发行了1万亿元的专项抗疫国债,为地方政府安排了3.75万亿元的专项债券,预计减税和减费规模达到2.5万亿元。这样,今年的财政刺激可能达到11万亿元,比去年增加3.8万亿元,即52%。不能低估国家预算扩张的规模和力度。
如果其他财政资金的扩张有刺激成分,那么直接到达基层的2万亿元资金就有救济和拯救基层的目的。因此,基层市县必须好好利用这2万亿元。善用这2万亿元不仅考验基层市县依法管理和使用资金的能力,也反映了市县政府的公共治理水平。
这2万亿元是“戴帽子”发行的,自然不能“戴在桂冠上”。利用好它可以解决地方财政不足的风险,解决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也可以完成“六保”任务。如果你不能很好地使用它,你将会有问题并被责备。因此,由中央政府直接支付的专项转移支付将是对地方财政权威的重大考验。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笔资金,中央政府和各省都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和评估预警标准。一是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建立台账制度,实行全程监控。财政部将为新增财政资金建立全覆盖、全链、动态的资金监控体系。二是相关资金应单独认定。资金监管应当贯穿于资金的发放、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从源头到末端,“一端插一极”,确保核算清晰,流向清晰。三是在系统中建立预警机制。根据直接进入市、县基层、直接惠及企业和人民的要求,设置预警条件。任何不符合要求的地方都会自动提醒并报警,立即通知该地方进行纠正,并保证资金的规范使用。四是向市县提出要求,掌握需要帮助的企业和人员名单,建立实名台账,确保资金到位准确,尽快发挥作用。
(编者: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