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已经结束,两会的开放信号越来越强。“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的供应链,通过开放促进改革和发展。”《政府工作报告》的几句话表明了中国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开放的决心。面对新皇冠流行病带来的各种危机,对外开放不仅对加快中国自身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推动建设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新型全球化。
在新的冠状肺炎疫情爆发之前,全球危机的一些迹象和表现已经出现。进入21世纪后,从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难民危机的发酵,再到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和环境危机,频繁的全球危机引发了人们对全球化的质疑和动摇。我们可以看到,对全球化的不满已经从发展中国家蔓延到发达国家,反全球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英国走向“脱钩”以及法国的“黄色马甲”运动尚未平息……民粹主义的声音在各国越来越强烈,贸易保护主义也在加剧。
新的皇冠疫情就像一场重新点燃这些长期全球危机因素的大火。然而,必须指出,真正造成问题的不是全球化本身,而是推动全球化发展的规则。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所说,全球化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所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手段。然而,由于结构性失衡,当前的全球化规则不仅没有更好地推动人类社会向这一目标靠近,反而扩大了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剧了矛盾和冲突。如何创新全球化规则,通过更好的全球治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所有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全球化的阶段。在过去20年的发展中,中国逐渐从一个全球化的参与者转变为一个反馈全球化的重要力量。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积极与其他国家合作,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通过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建立全球治理项目,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动力。当全球疫情出现时,中国再次展示了它作为一个大国的作用,向疫情国家发送了防疫物资,并分享了中国的防疫经验。
剩余的全文
今年,全国两会已经结束,两会的开放信号越来越强。“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的供应链,通过开放促进改革和发展。”《政府工作报告》的几句话表明了中国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开放的决心。面对新皇冠流行病带来的各种危机,对外开放不仅对加快中国自身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推动建设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新型全球化。
在新的冠状肺炎疫情爆发之前,全球危机的一些迹象和表现已经出现。进入21世纪后,从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难民危机的发酵,再到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和环境危机,频繁的全球危机引发了人们对全球化的质疑和动摇。我们可以看到,对全球化的不满已经从发展中国家蔓延到发达国家,反全球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英国走向“脱钩”以及法国的“黄色马甲”运动尚未平息……民粹主义的声音在各个国家越来越强烈,贸易和公共关系也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的皇冠疫情就像一场重新点燃这些长期全球危机因素的大火。然而,必须指出,真正造成问题的不是全球化本身,而是推动全球化发展的规则。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所说,全球化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所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手段。然而,由于结构性失衡,当前的全球化规则不仅没有更好地推动人类社会向这一目标靠近,反而扩大了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剧了矛盾和冲突。如何创新全球化规则,通过更好的全球治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所有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全球化的阶段。在过去20年的发展中,中国逐渐从一个全球化的参与者转变为一个反馈全球化的重要力量。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积极与其他国家合作,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通过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建立全球治理项目,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动力。当全球疫情出现时,中国再次展示了它作为一个大国的作用,向疫情国家发送了防疫物资,并分享了中国的防疫经验。
进入全球疫情的后半期,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已经超过了疫情本身。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等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将为全球化和多边合作的发展设置更多障碍。面对后疫情时代全球格局的变化,中国不会向困难低头,而是会从长远的角度选择合作,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中国对高质量开放的推动始于开放自己的市场。在NPC和CPPCC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专程拜访了参加第十三届CPPCC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出席联席会议的经济界人士。Xi主席在联席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合作的态度、共赢的局面”来规划发展。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进一步减少未来外商投资准入的负面名单,强化FTZ建设的发展目标。在推进高质量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应不断优化经营环境,落实《外商投资法》条款,保护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中国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开放将有助于实现市场的充分竞争,刺激消费潜力。这不仅会加快中国的经济复苏,还会给世界带来“中国红利”。
第二,积极推进亚洲区域一体化建设。新一轮疫情爆发后,由于各国对自身产业安全的考虑,“有限全球化”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在这种“有限的全球化”中,区域合作将成为国家间合作的重要趋势。中国应该立足亚洲,更积极地参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在亚洲,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回答了日本记者关于中国是否有意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提问。中国对加入《全面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持积极开放的态度。同时,李克强总理还表示,中方希望今年能够如期签署《RCEP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并积极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建设,建立大循环中的中日韩小循环。这些声明意味着中国将通过区域合作支持多边主义,并为促进亚洲的区域一体化做出更多贡献
第三,在建设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新型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有利于加强中美和欧洲合作、共同创新全球治理的平衡模式。欧盟不仅是美国的盟友,也是中国的重要伙伴。它与中国和美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如果未来欧洲能够在中美之间发挥更加平衡的作用,形成中美与欧洲协调合作的局面,全球治理创新将会注入更多动力。例如,在世贸组织改革中,中国、美国和欧洲可以积极开展三方对话和交流,探索可行的世贸组织改革方案,推动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作为世贸组织的三个有影响力的成员,中国、美国和欧洲的合作将呼吁更多的成员国响应并维护国际自由贸易秩序。
在当前全球化机制不足以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推动全球治理的创新发展。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支持者,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化进程,为全球治理创新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责任编辑:段兴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