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就生猪生产、猪肉供应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农业和经济合作部副部长邱天超指出,那些以环境保护为名搞“无猪市县”的人必须坚决纠正。
对于养猪人来说,这种说法相当于服用“安心丸”,以避免在政策层面上担心“困难”。与此同时,这也让许多此前对中国养猪业的真正困难缺乏了解的普通人感到惊讶。33,354人能够做出“无猪城市”和“无猪县”这样荒谬的决定。
此前,非洲猪瘟的意外爆发恰逢中国调整生猪养殖业区域布局、强化环境保护标准的时间窗口。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地方领导没有合理灵活的应急能力。他们对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理解是僵硬的,采取“无猪城市”和“无猪县”的简单而粗陋的“一刀切”的措施。这不仅无情地切断了大量养猪人的生计,还导致了国内猪肉供应的进一步失衡。如果这一荒谬的政策不能及时制止,其背后的行政逻辑不能得到纠正,它肯定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些政策的形成过程,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制定了这些政策的地方政府都把“环境保护”视为“挡箭牌”。在一些官员看来,似乎只要他们高举旗帜,他们就可以任意干预可能“损害环境”的各种行业。
剩余全文
3月1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就生猪生产、猪肉供应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农业和经济合作部副部长邱天超指出,那些以环境保护为名搞“无猪市县”的人必须坚决纠正。
对于养猪人来说,这种说法相当于服用“安心丸”,以避免在政策层面上担心“困难”。与此同时,这也让许多此前对中国养猪业的真正困难缺乏了解的普通人感到惊讶。33,354人能够做出“无猪城市”和“无猪县”这样荒谬的决定。
此前,非洲猪瘟的意外爆发恰逢中国调整生猪养殖业区域布局、强化环境保护标准的时间窗口。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地方领导没有合理灵活的应急能力。他们对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理解是僵硬的,采取“无猪城市”和“无猪县”的简单而粗陋的“一刀切”的措施。这不仅无情地切断了大量养猪人的生计,还导致了国内猪肉供应的进一步失衡。如果这一荒谬的政策不能及时制止,其背后的行政逻辑不能得到纠正,它肯定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些政策的形成过程,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制定了这些政策的地方政府都把“环境保护”视为“挡箭牌”。在一些官员看来,似乎只要他们高举旗帜,他们就可以任意干预可能“损害环境”的各种行业。
事实上,这些官员与其说关心环境保护,不如说关心如何“应付”上级分配的任务,从而形成成绩。在此,我们想问一问这些官员,他们有否考虑这样做的后果,有否考虑中央政府为何要加强猪只养殖的环保标准,以及有否考虑如何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而有秩序地监管本地的猪只养殖业。“一刀切”的风格非常有效,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积极”,但实际上,它完全是懒惰和无所事事的。
令人欣慰的是,有关部门决心把事情做好,并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