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闻网消息:4月13日,省人社部举行“战争流行、稳定就业、惠民生”新闻发布会。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新皇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省全社会上下齐心协力,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定就业,坚持稳岗、减负、保就业并举。目前,全省规范工业企业返聘率达到100%。全省工业园区的企业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短缺。全省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为企业减轻负担55.24亿元,发放岗位稳定补贴3.51亿元
据报道,为应对疫情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我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就业政策,降低政策门槛,延长政策享受期,扩大政策福利,支持企业和职工在特殊时期稳定就业岗位,进一步推动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2月起,全省中小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将在5个月内免征。对大型企业和其他参保单位减半,减收期限为3个月。同时,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期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缓缴期免收滞纳金。记者了解到,我省继续实施社会保险减息政策。截至3月底,全省养老、失业、工伤三大社会保险通过定期降低社会保险费、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共减轻企业负担55.24亿元。
我省也加大了对企业稳定就业的财政支持,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截至3月底,全省共发放3.51亿元三类补贴,即返还就业保障金、一次性就业保障金和一次性就业补助金,有效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就业。其中,2.95亿元将返还给未下岗或减员的企业以及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此外,通过支持创业以扩大就业能力,将为大多数工人提供更多的工作。1-3月,全省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3.12亿元,直接支持31400名个体企业家,带动11.53万人就业。其中,70家重点防疫企业获得资金2.57亿元。
4202次招聘活动提供了超过900万人次的服务。
由于疫情期间的控制措施,一度给复工生产企业带来就业困难。"我省加强了部门间的协调,加强了与企业的对接,确保了企业的就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服务厅副厅长肖表示,疫情期间,我省实时协调解决了重点企业的就业问题,监测了123家生产防疫物资的重点企业、124家生活必需品保障供应企业和91家重点商贸物流企业的就业情况,帮助3家重点企业解决了近2万人的就业问题。对93家生产7种关键材料的企业给予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5281.9万元,对生产材料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就业补贴248.1万元
“我省采取了省内就业和省外出口并重的办法,积极引导劳动力安全有序返岗。”肖表示,我市已启动网上活动,整合全省138个招聘网站资源,积极探索现场招聘、视频面试、现场求职等灵活的招聘形式,鼓励在低风险地区开展小规模、移动的现场招聘会。在春风运动期间,该省开展了4202次各类招募活动,为900多万人服务。与此同时,我省开展了“百万线上线下招聘”专项活动。从3月20日开始,将需要100天来开展1000项招聘活动,并提供100万个工作岗位。到目前为止,网上平台上的6000多个家庭已经发布了超过23万份工作需求,收到了近5万份工作简历。此外,我省还协调有关部门建立了农民工返乡直通车,组织了农民工“点对点”输出,提供了“门到门、门到厂”就业服务,共组织了3930辆专列、专车和包机运送90400名农民工。
为18600人缴纳失业保险金6151.3万元。
记者了解到,通过失业保险和发展公益性岗位,我省帮助重点就业群体渡过难关,重拾就业信心。
在帮助失业人员就业方面,我省开通了失业保险电子平台的在线处理渠道,使符合条件的人员能够及时获得失业保险待遇。对在疫情期间失业且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人员,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发放失业保险金。截至3月底,共向18600人发放失业保险金6151.3万元,失业救济金283.2万元。
在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方面,我省鼓励企业从贫困地区,特别是有档案卡的贫困家庭招聘更多人员。对因疫情暂时无法外出工作的贫困劳动力,安排防疫、防疫、巡逻、宣传、说服等临时岗位增加收入,并实行自上而下安置。新增公益性岗位16300个。
此外,我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和家庭服务企业就业,并对符合条件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加大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力度,积极落实一次性就业补贴政策;稳步推进三年制青年实习计划实施,不断巩固和扩大就业实习规模;依托“百万线上线下招聘”专项行动在线服务平台,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专业招聘活动,搭建高校毕业生在线对接渠道;综合运用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基地运营费补贴等政策,不断激发高校毕业生创业热情。(南昌日报记者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