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经济日报》头版《《助力“生力军” 打好“突围战” ——江西赋能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见闻》》深入报道了支持我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温暖企业”政策。本文重点介绍我市优化发展环境、帮助企业化危为机的具体实例。
据报道,自3月3日起,一份《致全区广大经营用房业主(房东)的倡议书》已张贴在东湖区的所有营业场所。该地区的官员和社区干部积极协调3300多家企业的业主,并敦促业主(房东)与企业和个体企业合作。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里,东湖区热情的房东将该地区中小商业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租金降低了约2000万元。
据报道,南昌县税务局“党员突击队”来到江西万力龙实业有限公司,支持企业恢复生产。“生产订单有积压。我没想到他们会组织人员直接去装配线,成为我们的“编外人员”。”公司负责人龚长兰介绍道。
这些例子是南昌各部门面对中小微型企业“春寒”的缩影。他们注重改善经营环境,因地制宜,并在不同层次和类别发布相应的保障措施,以凝聚向心力,共同克服困难。
该报告还提到,在以商业服务为主的西湖区,商家正在从单一的线下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其中,西湖区梦街电子商务产业园与政府部门联合举办了电子商务节。300多家离线企业,如餐饮、服装和家政,都连接到网上购物平台,在互联网上获利。这充分体现了南昌市应对疫情影响的具体措施,有效引导中小微型企业利用“小船大翻身”的优势、充分的创新动力和灵活的管理方式“突围”,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南昌日报记者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