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呼吸困难,口唇发绀,血氧饱和度降至70%至80%!”
“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帮助患者恢复呼吸功能;深静脉导管插入术维持患者的稳定血压……”
3月26日,正在庐山疗养的江西省绥远医疗队重症监护室主任、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一重症监护室副主任邹昊向记者回忆了在湖北省随州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明奶奶的紧张场面。
今年2月,80多岁的明奶奶不幸感染了新的冠状肺炎,病情不断恶化。她于2月20日被转移到重症监护室。邹昊诊断出奶奶的病情后,立即给她进行了高流量氧疗,并采取了抗病毒、抗感染和祛痰措施。
时间一个接一个地过去了,轮班结束了,但是奶奶的生命体征不稳定。邹昊不禁担心起来。“如果我现在就离开明奶奶,而继任医生又不熟悉她的病情,会影响治疗效果。”邹昊说,“拯救患有新发肺炎的危重病人是与死亡赛跑。为了战胜死亡,每一分钟都很重要。”
尽管加护病房外的继任医生一再催促邹昊离开工作岗位,但她仍然坚持要抢救明奶奶。直到奶奶的生命体征稳定下来,她才松了一口气。
此时,邹昊穿着防护服,戴着N95口罩和护目镜,已经在重症监护室工作了4个多小时。在此期间,她没有喝一口水,也没有去厕所。她的衣服湿透了,她的背部因疲劳而疼痛。然而,她笑得很灿烂,从死神手里“夺走”了一条生命。痛苦和疲劳是值得的。
第二天,邹昊上班后,他第一个来到明奶奶身边安慰她,希望她有信心战胜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出院。
2月23日,明奶奶病情明显好转,转到随州中心医院感染隔离病房进行后续治疗。当离开重症监护室时,明奶奶热泪盈眶,激动地说:“江西医生,谢谢你把我从死亡中拯救出来。”
这一天是邹昊的47岁生日。她许了个愿:“希望尽快战胜疫情,希望所有医务人员都安全健康。”
邹昊有治疗禽流感的经验,也是一名党员。在新发肺炎疫情爆发后,她一直关注疫情的变化,并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这一天终于在——2年6月6日到来,战争的号角响起。邹昊作为江西医疗救护队的第一名队员,前往随州市,第二天早上到达。根据江西省医疗救护队前方指挥部的安排,她担任江西省医疗救护队重症监护室主任,带领74名医护人员进入随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救治新发肺炎危重患者。
2月7日和8日,她和她的团队成员一起进行了保护技能培训。在训练中,她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也要求队员,并认真做好保护工作,确保安全。“当对新诊断为肺炎的危重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时,医生和病人在嘴和鼻子上几乎是相对的。此时,患者体内的病毒和气溶胶从口腔和气道中大量释放出来,这是医生感染风险最高的时候。”邹昊说,“我们是医生和士兵。我们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倒下。”
2月9日上午,邹昊和他的团队成员将进入随州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新诊断肺炎的危重患者。在进入重症监护室之前,每个人都应严格按照要求做好自己的防护工作,并在进入之前相互检查。“我第一次穿上不可穿透的防护服,戴上N95口罩,戴上护目镜,我感到手脚沉重,呼吸困难。我不得不忍受直到下班。后来,我渐渐习惯了。”邹昊说,“由于严格的保护,我们的医务人员没有一个被感染。”
重症监护室治疗新诊断为肺炎的危重病人,但他们的病情变化很快,有时会迅速恶化。在这种情况下,邹昊不仅要考虑争分夺秒挽救病人,还要迅速评估手术细节,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一个接一个。即使病人只有1%的希望,她也会尽100%的努力来挽救病人的生命。这是对生命的恐惧,也是对病人家庭的最好安慰。
在随州的40多天里,邹昊一直在抢救新诊断为肺炎的危重病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邹昊始终站在最前线,秉承“以生相扶,永不言弃”的信念,给新诊断肺炎的危重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她和她的团队在随州治疗了50多名新诊断肺炎的危重病人。
■记者笔记
邹昊说:“大多数新诊断为肺炎的危重病人在被转移到重症监护室时都非常害怕。有些人非常绝望,甚至不配合治疗。在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安抚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
事实上,面对确诊为新肺炎的危重病人,总有感染的危险,而且毫无疑问,他们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然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邹昊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险,一直战斗在第一线,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从死亡的手中“抢”人,护送生命,用实际行动诠释医生的仁爱之心。(刘小荣何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