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闻网讯(张晓燕 鄢惠)箱,商品,出发销售,这些天,横岗镇红村扶贫产业白鸽养殖基地非常繁忙。看着整洁的鸽子大棚,听着满山遍野的“咕咕”声,听着笼子里的雪白鸽子,怀着致富的希望,80后村支书刘海彪心花怒放。
疫情禁令解除后,全国各地的活禽市场相继开放。刘海彪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开着一辆新买的皮卡车,载着迷人的“白”,把它送到这个城市及其周边县市的市场上出售。他的行业逐渐步入正轨。
过去,洪光村位于山区,土地稀缺。村民对工业发展的热情不高,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自反贫困运动启动以来,为了突破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一批村民委员会积极探索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培养和选拔了致富带头人。基于该村的实际情况,最终决定与80后安徽男孩刘海彪合作。村里集体投入资金和土地,刘海彪提供技术和管理,带动附近贫困家庭发展白鸽养殖业。
他一说完,鸽子温室就一个接一个地建了起来,白色美丽的白鸽飞进了鸟巢。基地成立合作社后,聘请了村里一个叫刘的贫困户到合作社当饲养员,每天收入80元。
“我在我家门口工作。我在家里没有空闲时间。我每个月都有固定的薪水,我不累。我家年收入超过2万元,照顾孩子很方便。它真的很美。”刘很高兴地介绍。
经过两年的发展,基地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在镇扶贫工作站的帮助下,2018年,村委会还率先在瑞昌市成立了红丰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其他村成为股东,相互合作,群体发展。为了开拓羽鸽市场,合作社还注册了自己的品牌“鸟的参与”,并把村集体养殖孵化基地投入使用。在全村的共同努力下,合作社找到了一条新的“合作基地农民”之路。到目前为止,合作社已经发展到20,000只鸽子的规模,每天有1,000或2,000只鸽子卖给附近的县市。仅去年一年,白鸽养殖就为村集体创造了6万元收入,今年预计将超过10万元。
在合作社的帮助下,附近的村民被驱使积极参与合作社的就业和管理。这个村庄的集体经济稳步发展。洪光村白鸽养殖形成了孵化、养殖、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正引领洪光村贫困人口走上致富的快车道。
横岗镇扶贫主管胡克表示,“扶贫靠双手和正确的道路”洪光村的白鸽养殖业日趋成熟,风险低,收益远高于养殖。"
日前,该镇正在加大白鸽养殖业发展模式的宣传力度,希望把更多的村民,特别是贫困家庭,带进鸽养殖营,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同时,也在进一步拓展和壮大洪光村的白鸽养殖业,使洪光村在致富的道路上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