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一兵上班前几天,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中心Z15重症监护室被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武汉国家抗击新皇冠肺炎医疗队成功关闭30多昼夜。休息之后,队员们准备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王一兵是该队137名成员之一。他是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的主治医生。
从山区到城市:
他非常珍惜医生这个职业
王一兵来自一个偏远的山区。当时,他与一家城市大型三甲医院的医生之间的距离不得不绕过他家门前的群山,那里有无数个角落。然而,由于他不屈不挠的性格、毅力和奋斗,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给了他最好的回报。
进入大学后,王一兵继续努力学习,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录取通知书,成为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医生。只有他知道从一个偏远山区的男孩成长为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医生有多难。正因为如此,他特别珍惜医生这个职业。
从南昌到武汉:
他解释了急诊病人的责任和能力。
自从他在急诊部工作以来,他已经接待了3000多名危重病人。面对每一个经过艰苦努力挽救了生命的病人,他都充满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自从新皇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王一兵一直在悄悄观察疫情的变化,并自愿随时前往武汉。春节期间,他无法与家乡的亲戚团聚。为了准备支援武汉,他早早回到南昌待命。2月12日22时43分,单位党支部发出通知,报名参加武汉。王一兵毫不犹豫地第一个报名。
当王一兵告诉他的爱人他在武汉的支持时,爱人哭着说:“去吧,但是一定要安全回来。”他能理解爱人的压力和担忧。他家有两个孩子,最大的两岁,最小的只有8个月大。他的父母都超过了贾的年龄。然而,当国家陷入困境,每个人都有责任的时候,他毅然参战。
在武汉时,王一兵只想帮助更多的病人,拯救更多的生命。进入病房实际上比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当时,因为戴护目镜不合适,整个脸颊部位,如上颌、牙齿和牙槽都很痛。我不知道如何坚持到工作结束,下班后仍然感到痛苦。为了尽快适应病房工作,他回到仍戴着护目镜的常驻酒店,和他们睡在一起。
从重症监护室到武都人民医院:
他没有改变的是他最初的心和使命。
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中心Z15重症监护室,南大第二附属医院协助武汉国家医疗队奋战30余昼夜。在团队137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治疗的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治愈人员零复发。
3月15日船舱顺利关闭的那天晚上,王一兵在武汉第一次没有吃安眠药睡觉。在过去的几天里,团队成员一直在等待上级的命令。课间休息时,有消息说他可能要回家,但王一兵心里没有太多波澜,因为他知道武汉还有9000多名住院病人。后来,当医疗队通知他将转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时,他很高兴自己还有机会留下来战斗。“疫情尚未完全解决。我会尽我所能陪着武汉去战胜病毒。”这是王一兵作为医疗队成员和急救医生的光荣使命。
(南昌晚报,周,艾南昌客户主要联系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