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3月8日电(记者姚子云)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潘文村的李明鞋厂扶贫车间,听到了“哒哒”缝纫机的声音。
扫描健康代码,测量体温,喷雾消毒.准备进入车间的贫困家庭张爱莲正在接受防疫检查。“现在,我一出门就戴上口罩,一回家就洗手,工作时与人保持距离。”张爱莲说,疫情还没有结束,防疫工作不能马虎。
来到扶贫车间前,张爱莲还在担心“车间内疫情防控不严格”,“没有工作经验怎么办”?“放心吧,嫂子,还有人在扶贫车间教书。新来的人头三个月的工资仍有1800元的保证。”张,村第一书记说,每天都会发放口罩。工厂区域将被严格消毒,工作时应保持安全距离。现在在扶贫车间,100多名工人已经上班,两条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村里的贫困村民已经在家里实现了就业和扶贫。

在潘文村的扶贫车间,贫困家庭正在制作皮鞋。被访单位潘文村的发展只是中国贫困地区抗击“流行病”和贫困的一个缩影。
“我也可以在网上学习,不用担心功课落后……”住在赣州市龙南县九连山镇墩头村的刘智慧拿着一部该镇干部捐赠的手机说。从2月10日起,江西省统一安排中小学生通过有线电视、网络电视或“赣焦云”网上上课。这对一些有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很困难。
当地政府联系九连山学校,结合防疫和控制宣传,对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在该镇的3个村庄中,有23名学生因缺乏工具或操作而未能及时参与在线教学,其中包括13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该镇采取了‘一对一’的援助措施,安排一名村干部会见一名学生,帮助解决问题。我把我的备用手机捐给了刘智慧,他是一个“孪生伙伴”。“九连山镇的干部张兴新说,23名学生的网络教育问题已经解决,没有一个学生掉队。
九连山镇结对干部指导刘智慧(左)开展网上学习。被采访单位的孩子承载着家人的希望。江西积极保护贫困人口的受教育权,通过教育和扶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与此同时,我们将确保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提高他们在疫情下的幸福感。

每天早上6: 00,南丰县桑田镇古城村敬老院院长冯准时起床,开始忙碌的一天:他一个接一个地督促老人保暖、戴口罩、量体温、做记录。自今年30日起,冯·高笑就一直坚守在养老院,为这些主要生活在贫困中的“五保户”充当防疫的“守门人”。
"经常洗手,戴口罩,房间里要有更多的通风设备。冯说,老年人免疫力弱,容易感染。为了确保老人的安全,已经关闭了冯的疗养院。老年人不离开医院,养老院也不接受医院探视。南丰县桑田镇老城敬老院院长冯(右)正在给老人量体温。受访者提供了照片
“起初,老人戴着面具感到不舒服,并有抵触情绪。冯说,老人对疫情了解甚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向他们解释当前的情况和保护问题。目前,各种工作都得到老年人的认可。经常洗手和戴口罩已经成为养老院老人的习惯。
在养老院里,老人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虽然我没有孩子,但高笑像亲人一样照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