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于温/涂

被宰杀的野鸭已通过流水线作业变成了白鸭,即将投放市场。
在此期间,住在南昌市青山湖区胡坊镇农贸市场附近的居民发现,在黄路圩店不远的地方,又开了一家黄白条鸡鸭销售店。许多居民对同一个企业的做法深感困惑。
事实上,出售白鸡鸭是黄集团在特殊时期的一个非凡举措,也是解决养禽户压棚问题的一次有益尝试。
受新一轮冠状肺炎疫情影响,南昌在此前一段时间暂停活禽市场交易,造成新鲜禽肉供需缺口:一方面是农户对禽肉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市场上新鲜禽肉的短缺。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黄集团生产经营稳定,努力保障各地粮食供应,解决“菜篮子”供需矛盾。
门店不歇业
成本提升也要保供应
每天早上,黄的下属邓春林都会准时出现在店里。"黄在特殊时期减免了我们的品牌使用费."邓加林说,“作为一家食品销售店,平时的卫生要求非常严格。现在是特殊时期,我不敢松懈。”邓春林描述说,进入商店就像进入实验室。程序既复杂又严格。
防疫期间,黄集团坚持不关店,开辟生产销售渠道,每天在六大生产基地发放80多吨肉制品,充分保证市场供应。
黄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坦言:“在特殊时期,作为一个食品企业,虽然生产成本大大增加,但市场需要保证供应。这时,我们应该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从集团的子公司和生产基地到直营店和加盟店,在严格保证防疫和控制的前提下,日常管理和经营有序,生产经营有序。该小组成立了一个“党员先锋队”和一个“青年突击队”进行防疫和控制。他们奔赴前线全力支持确保市场需求的工作。
“这是我们今年第一次销售新鲜禽肉,销售额在半个月内增长了20多倍。”黄在南昌召开家禽产销对接会后,承担起确保鲜活产品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的责任。大多数商店还提供免费配送服务,甚至向市民赠送口罩。一些商店通过在线平台保护市民的需求,如美团和饥饿面条。
提前复工
解决养殖户家禽压栏问题
进入位于南昌市小浪井区的黄上黄集团江西黄达食品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批批活鸭陆续进入屠宰加工车间。车间工作人员穿着全套防护服,很忙但并不混乱。
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每天宰杀3万只活禽,宰杀后的活禽在南昌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销售。
南昌是家禽养殖和消费的大市场,每月消费50万只活禽。受疫情影响,市场一度供不应求。2月18日,在省市农业部门的协助下,黄集团肉鸭屠宰加工线提前恢复生产,将肉鸭赶到“架”上,架起了市场与农户之间的桥梁。
江西黄上黄集团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初剑告诉记者:“这条肉鸭屠宰加工线是国家农业发展和产业化项目,原定于5月投产。今年二月恢复生产只是为了解决农民屠宰家禽的问题。目前,整条加工线基本上已满负荷运转。”
王志雄,一个住在南昌县南辛巷大港村的农民,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说不久前,15000只野鸭
扶贫加把劲
心系贫困户有担当
"压在栅栏上的鸭子终于卖完了,鸭子饲料也被买走了。"金县衙前乡瓦子北村的村民黄道生,一扫前几天的悲伤神色。黄道生是一个贫穷的家庭,他建立了档案和登记卡。在政府的帮助下,养鸭的规模逐渐扩大,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然而,疫情给黄道生带来了麻烦。鸭子不能出售,鸭饲料也不能购买。由于南昌市家禽产销对接会的召开,他在货摊上的鸭子被黄集团“一扫而光”,协调他赊购100袋饲料,足够一个月未出场的鸭子食用。“黄收购鸭子的价格高于市场。今后,鸭子可以直接卖给黄,饲料费将从购买款中扣除黄道生笑着说道。
“如果贫困家庭饲养的鸭子不能出售,他们将面临再次陷入贫困的风险。”在精准扶贫行动中,黄集团与东港村、京口乡、南长县、社溪村、上犹县等地签订了帮扶协议,帮扶贫困家庭60余户,其中43户登记为瑞卡贫困家庭。
为了扶持养鸭业,黄集团在全省30多个县建立了肉鸭养殖基地,培育和连接了27个养鸭专业合作社,拥有6000多个合作农户,带动了全省3万农户,帮助农户增收3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