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作者采访的一个扶贫车间的负责人打电话分享了这个好消息:在他们的地方,由于流行病而沉寂了许多天的扶贫车间终于“扭转了局面”。在疫情防控期间,许多扶贫车间处于“暂停”或“半暂停”状态。不能放松对这一流行病的预防和控制,也不能消除贫困。如何牢牢把握工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准确实施政策,让更多的扶贫车间和项目早日“翻身”,为及时、优质地战胜贫困奠定坚实基础,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
预防和控制疫情是前提。各地要努力保证扶贫车间口罩、手套、消毒灭菌液等防疫物资的供应,督促扶贫车间严格执行办公场所消毒和员工体温检测。同时,根据防疫和控制的需要,鼓励采取轮流工作的方法,防止人员聚集,创造健康有序的生产环境,实现“安全赶工”。
在此期间,各地相继出台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扶贫车间和项目有序恢复工作。下一步要重点解决扶贫车间和扶贫项目面临的资金不足、物流不足、订单不足等共性问题,切实落实“一个企业、一个人、一项政策”,实施“保姆式”帮扶,落实责任,弥补不足。具体来说,应通过电话跟踪、微信视频、现场指导等方式,点对点办理相关手续,帮助扶贫车间有序有效地恢复工作和生产。简化绿色通道检查程序和程序,重点保证农产品和种苗、饲料、动物防疫用品等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用于扶贫项目。
同时,要充分利用再融资贷款的再贴现额度,降低支农再融资贷款的利率政策,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灵活调整扶贫小额贷款的还款安排,开辟金融扶贫的绿色通道,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用金融生活用水灌溉扶贫车间和项目。要大力开展消费扶贫,把扶贫车间、扶贫项目和电子商务平台连接起来,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帮助农民扶贫方面的优势,尽快有效解决“猪压栏、禽压棚、鱼压塘、菜压场”问题。
草和树在卷须中生长,春天的山是有望的。今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年,也是战胜贫困的一年。只要跟上春天的步伐,以精准为动力,扶贫车间一定会加快“转身”,尽快成为普通百姓的“小康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