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新闻网消息——2月11日7: 00左右,天空下着冷雨。此时,南昌西站外非常安静。陈勇穿着红色马甲,戴着红色的兜帽和面具,独自从“军营”开始了她的日常“游行”。陈勇是南昌西站综合服务中心的行政总监。他的“游行”并不令人愉快。每个岗位是否有足够的人力,每天车站区域的消毒是否有死角,进出旅客的温度测量是否有遗漏……对陈勇来说,每天的“游行”就是挑错和发现问题的过程。
南昌西站是通往南昌甚至江西的重要门户。春节期间,人流众多,是防疫和控制疫情的重要门户。“在疫情爆发前没有选择!作为南昌西站的防疫指挥,我的坐标应该在南昌西站的枢纽。我们应该把每个人都认为最难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地方变成让政府和公民感到最放心的地方。”陈勇的简单话语表达了无限的信心和力量。
日行3万步守护南昌西大门
南昌西站公共汽车站从南昌西站综合服务中心的后门出来。“师傅,这边消毒了吗?”快到公共汽车时,陈勇和司机的师傅谈了谈。陈勇知道毒物已经被清除,便沿着南昌西站的外围去检查各个地方的环境卫生。
走着走着,他突然看到车站外的一家餐馆开着。他很快拍了照片,并把照片发给南昌西站的防疫队,询问具体情况。“这家商店是如何开业并满足复工条件的?重返工作岗位有记录保存程序吗?你按要求杀了他们吗?”向负责这项工作的徐胜治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绕着外围转一圈,然后到入口层、等候室和出口层。陈勇走路时会看着它。如果他发现任何问题,他会拍照并在现场发送。一圈下来,大约80分钟,陈勇已经走了一万多步。“转一转,发现现场调度有问题,及时整改,不会觉得很累。当我安排工作时,我知道现场发生了什么。”陈勇表示,自疫情防控以来,除了日常环境卫生和人员的到来,他已加强了对所有站消毒和测温登记的检查。
44岁的陈勇已经在基层工作了26年。无论刮风还是下雨,7-7工作模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很长时间了。自从到达南昌西站后,每天至少检查两次到达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虽然我早上工作时头脑清醒,但我不得不利用这两个小时‘支配’如何安排今天的工作。9点以后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所以我没有时间去想这些事情。当我晚上晚些时候回去的时候,我将有时间考虑今天的实际工作和我的期望之间是否有任何区别,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这也是一天的总结。”陈勇说道。
为了预防和控制疫情,自1月23日起,陈勇一直“留守”在单位。他经常想到某项工作,必须马上赶到现场去做。一天结束时,他绕着南昌西站的坐标走了3万步。
精准研判为疫情防控工作赢得主动
2月1日,当陈勇得知省里将有条不紊地恢复工作时,他正在考虑如何应对回常的人流。“一旦工作恢复,肯定会有一大群人。我自己已经起草了一份应对计划的初稿。我将要求其他基地单位演示和发挥一个联动机制,以打一场准备好的“战斗”陈勇说道。2月5日,南昌西站防疫控制期“三返”应急保障计划开始实施。
从那以后,他跑得更频繁了,在站区的步伐也更快了。在南昌西站负一层,到达南昌的乘客可以看到一面鲜红的党旗。“党旗应该放在前线,党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