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的梦想,2019年反腐运动的回顾之一,是伟大的,因为它承载着人们的期望。回应人们的关切是这项使命的荣耀。
从交通管理到环境保护,从食品和药品安全到运输,从商业环境到公共利益.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电视政治”已经举行了七次会议,询问关于风格、执法、服务、管理、效率和环境的问题,进行彻底的调查,突出丑陋,揭露短处。
从有效性的角度来看,“电视问政”要求良好的政府作风、干部的执行力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电视问政”见证了民生的不断改善,见证了我市全面推进城市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见证了南昌城市建设的高亢步伐。
科学话题密切关注问题的“风向标”。
在“电视问政”运动开始时,“问题导向”被确定下来。
“在短片中,为什么交警只对周围停放的车辆拍照,而对酒吧门口停放的车辆视而不见?有没有选择性的强制措施?”
“作为青云浦区相关监管部门的负责人,您是否意识到视频中暴露的问题,您如何做好整改工作,尽一切努力确保人民的语言安全?”
“对于视频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作为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你有没有收到群众关于这个问题的报告?
为什么这个问题花了这么长时间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一个接一个的视频反映了民生的焦点、热点和敏感问题,主持人恶毒地询问人民的心声;被要求的政府官员认真听取意见,回答政府的责任,并提出整改计划、措施和时间表。
自《南昌问政现场》开播以来,无论是交通管制、市容环境改善、食品安全、校外违法补习课,每一个议题的主题都是在《南昌问政现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各种形式收集全社会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筛选出人民、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综合考虑后最终确定的。
市文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昌问政现场》的意义在于询问改善民生的成效,关注问题,准确定向地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询问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危机感,迫使他们提高执政能力、业务素质和工作作风。询问媒体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凝聚作用,营造氛围,促进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要求带来点和面的效果,总结经验,挖掘亮点,树立榜样,不断提高活动的影响力。
解决问题落在群众的心中。
电视征求政治意见只是一个“药物指南”,而在这个阶段以下的实施才是“良药”。整改能否实施是检验电视政治效果的唯一标准。
我们的城市坚持从电视走向电视,把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作为电视政治的起点和终点。有关部门将承担监督和纠正问题的政治责任。他们将严格遵循《南昌问政现场》暴露问题处理的工作流程。对现场暴露的问题和电话现场收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后,我们将及时向问题责任单位发出《督查整改督办单》,明确整改时限和要求,跟踪责任单位整改落实情况,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第一个节目播出后,责任单位连夜整改。2018年10月11日晚,《南昌问政现场》二期一开播,项目一期暴露问题整改“成绩单”就上交了:项目暴露的10个问题中,8个具体问题已经整改,2个问题正在整改,17个问题正在整改
为人民工作,不要厌倦细节。一个接一个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落实并及时整改。市区、开发区和相关政府部门都利用“电视问政”来从其他案例中得出推论。他们对类似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将其纳入整改范围。他们还追究了责任人的责任。他们通过利用可靠的官员开办自己的企业赢得了群众的“面子”。
跟踪、监督和背诵监督的“魔法咒语”。
《南昌问政现场》至今已直播7次,先后处理干部185名。其中,党内严重警告1起,党内警告11起,政务警告9起,政务记录7起,一级处理148起,组织9起。取得了良好的监管效果。
“电视政治”不是追随时尚,“现场”政治不是“表演”,而是要领导干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改变正常的工作作风,抓紧实施。为了加强政治调查的效果,我市还建立和完善了问责机制,充分利用问责委员会,让只会说不做的人付出代价,让“电视政治调查”真正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桥梁。
"《南昌电视问政》让全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接受了现场'提问',增强了每个人'背上带刺的责任感',让大多数干部普遍认识到,与其在政治审讯现场'出汗',不如平时'贡献',而不是在政治审讯现场'脸红'。市文体办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启动有力地敦促领导干部履行“一岗两责”,负责保卫土地,负责保卫土地,负责保卫土地。它要求良好的风格、积极的活力,问责制的政治和社会影响最初已经出现。
人们期望什么,官员就会做什么。随着“电视问政”的不断发展,我市党员干部务实的工作作风“务必做官,永不炫耀”已成为普遍做法。
使命就在肩上,只有坚强才能承受;在实现目标之前,我们必须争取进步。展望未来,《南昌问政现场》将继续坚持以民为本的出发点,继续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大局,着力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贯穿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做到真正的问题、真正的变化、真正的落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群众会监督,结果会公之于众,结果会得到群众的评价,以实现他们对人民的承诺,用他们的决心和勇气踩在石头上,在铁上留下印记。(王涛,南昌日报记者江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