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工业70年后是什么样的?实现了从“鱼米之乡”到“工业强市”的根本性转变。近日,南昌市工商局公布了南昌工业70年来不同时期的发展成果。南昌工业经历了两个时期:奠基期(改革开放前30年)和发展期(改革开放后)。其中,改革开放后40多年的发展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稳定发展阶段(1979-2000年)、快速发展阶段(2001-2012年)和转型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
奠基期(1949-1978):敢于第一个奠基
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3500万元上升到1978年的18亿元
新中国成立后,南昌工业勇往直前,“第一枪”精神熠熠生辉。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能飞吗?新中国的第一架飞机诞生于1954年,新中国的第一辆军用摩托车和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飞机制造于1957年,新中国的第一辆轮式拖拉机制造于1958年,新中国的第一枚海防导弹研制于1966年.南昌工业继承了敢做第一的精神基因。
新中国把南昌建成工业基地。“十五”期间,新建26个重大工业项目,涵盖航空、机械制造、电力、建材、纺织、造纸、农药和食品等一系列产业类别。洪都、姜奇、江陀、江店、南蔡、南池、南岗等大型企业和项目相继落户,蒋芳、江氨等大型企业相继从上海、南京迁来。经过30年的发展,国家已经实施了四年半的“五年计划”。南昌的工业在1949年的总产值还不到3500万元,1978年增长到18亿元。产业类别基本形成,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产业基础得到巩固。
稳步发展阶段(1979-2000):改革开放,全面扩张
近4万个工业生产单位,数千种工业产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昌工业活力生成见证了集体企业蓬勃发展,技术改造加速实施,管理模式全面创新。现阶段,南昌已建成近4万个工业生产单位和数千个工业产品的生产型城市。已形成电力、冶金、机械、航空、电子、化工、轻工、造纸、医药、食品等35个行业的产业结构,产品180多种,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南昌工业由旧到新,全面发展。进入新世纪,形成了31个大类、130多个中间类和400多个小类的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
快速发展阶段(登录001-2012年的2国际娱乐手机官方网站):工业主营收入数量和质量快速增长3855.03亿元,是2001年的7.2倍
2001年,江西省第十一届党代会提出了“以工业化为核心,大开放为主体”的战略,明确了工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南昌对此反应积极,在上世纪末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基础上,以工业为“火车头”和“发动机”,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数量上,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67.26亿元,是2001年的5.3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855.03亿元,是2001年的7.2倍。该市010年至140001年间网络有限公司的年度工业投资首次超过1000亿马克。
定性地说,在此期间,南昌航空城破土动工,江陵的30万车项目加速推进,欧菲莉亚轻工业集团萌芽,大量高科技、高质量的工业项目
从“三年突击”、“四年翻番”到“2 6 N”行动计划,南昌工业实力加速转型,提出了“光谷”、“智慧谷”、“医药谷”、“v谷”等一系列新概念,体现了新动能的快速崛起和高质量工业跨越式发展的稳步崛起。
南昌的产业布局更好、更开放,“三核”、“四区”、“多组团”是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特色。大南昌都市圈的建设给南昌工业带来了广阔的空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为省会城市之间的跨区域合作搭建了一个大平台。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南昌海关和中欧级服务升级倡议创造了内陆港口对外开放的主要渠道。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越来越广泛,南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产业转型路径正在拓宽。
2015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9.2%-9.5%的合理范围内。尤其是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连续19个月位居全省前列,稳坐全国“第一广场”的宝座。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产业增加值增长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位居省会城市第二。
(罗增祥,南昌日报记者万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