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乌沙河改造成清水和绿色海岸。记者熊家福拍摄了凉爽的秋天和凉爽的微风。下班后,男人、女人和孩子来到赣江边的远足小径享受宁静。天空是蓝色的,水是清澈的,海岸是绿色的,风景是美丽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沿着赣江漫步。人们都陶醉于生态之美。
现在,走在英雄的城市里,你可以到处看到美丽的生态图片。
推广中央环境保护巡视员二手技术和“回眸”技术,整改全省环境保护巡视员存在的问题,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全面实施森林管理体系建设."碧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雪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南昌已经确立了生态城市的地位,通过绿色发展描绘了南昌的宏伟生态图景。记者从昨天关于“生态城市绿色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6年7月至8月和2018年6月至7月,第四届中央环境保护监察局分别在我省开展了中央环境保护监察和“回眸”。在督导期间,督察组深入我市进行了现场督导和反馈。我们设立了投诉信访电话信箱,安排了一批群众投诉信访举报环境问题。
为此,我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落实中央和省环保检查员的反馈意见,组织信访整改,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强烈生态环境问题,保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与群众共享了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实际的整改结果回应了群众的关注,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同时,全市也抓住环境监管问题整改的机遇,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全市水环境质量稳步提高。2019年1-8月,我市国家和省级检测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为88.9%,与去年同期持平,优于国家和省级检测指标要求。17个县区跨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比去年同期提高11.8个百分点。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这座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改善。科技有限公司2013-2018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从69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0微克/立方米,累计下降56.5%;PM10年平均浓度从11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64微克/立方米,累计下降44.8%。空气质量改善率从60.8%上升到89.6%,累计增长47.4%。空气质量连续五年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排名第一。2019年1-8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为65微克/立方米,好日子比例为85.6%。
——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建成18个国家级生态村镇、59个省级生态村(镇)、76个省级生态村和807个市级生态村。省级以上生态村镇覆盖率为77.6%。机构覆盖率居全省前列。通过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我们促进了“生态村镇”、“生态村”和“美丽村”的建设。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休闲消费,提高村民积极改善农村环境的积极性。
水镜湖清嘉园美
水是生态系统的控制因素,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城市有活力
33,354该市已基本消除了建成区的污水和污水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全市水环境管理投入超过100亿元,为重点水环境管理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到2018年5月底,青山湖电站、万里港厦村、新建小桥村、高辛北里村、永修同心段等6个劣ⅴ类水质断面将全部消除,水质稳定达标。2017年至2018年,先后治理了10个黑臭水体,包括幸福运河幸福二支流、龙潭运河、西湖、玉带河北支流、乌沙河(北段)、高新区创新二路明渠、西湖区桃花江、桃花龙河、京凯区青兰运河、红谷滩新区环南城运河。住房和建设部要求的“初步成果”已经实现,建成区的黑臭水体问题已基本消除。
——为全市所有河流湖泊编制“一河一湖”政策,掌握“污染源”,注重河流湖泊污水的源头控制。为加强江湖管理的规划管理,根据管理权限,市、县级江湖主任办公室组织编制了全市江湖“一江(一湖)一策”,有针对性地制定江湖调查、管理和保护方案,为江湖污染源头治理提供有力指导。我们加大了控制排污口和污水管网的力度。我们在胡翔、抚河、戴宇和胡美成功实施了大规模污水截流项目。我们还在青山闸实施了水质控制,关闭了椰壳出口和豆荚出口,完成了赣江滨江酒店段排水出口改造和花园截污工程建设,加快了污水全面收集的步伐。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完成九龙湖、南昌、金县污水处理厂一级改造。青山湖、红谷滩、胡翔、瑶湖污水处理厂一级改造已经启动。红谷滩和青山湖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已获准进行可行性研究。
——率先在全省推行河湖长度制度,初步实现了从“看河湖长度”、“看行动”到“看结果”的转变。我市抓住“管理核心”,努力开创河湖管理保护新局面。在全省率先实施江湖长度制度,重点关注江湖水域、江湖水体和江湖岸线,加大市、县、村三级江湖长度巡逻力度,有效提高江湖管理和保护水平。全面实施《南昌市水资源条例》,制定《南昌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目标》,将水资源管理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确保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得到认真实施。广泛开展将水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到教室、社区、政府机构、企业和村庄等活动,营造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
山、绿、林、绿、美南昌
我市基本建立了四级森林管理组织体系。根据“党政同责、分级负责”的原则,各县区确定了森林的长度和责任范围。全市共设立6名市级领导、96名县级领导、727名乡镇领导和1986名村领导,共设立658个领导责任公示牌。
——基本完善了林长体系的支撑体系。我市发布《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并发布了森林总监制度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考核办法四项配套制度,确保森林总监制度的有效实施和运行。各县区也相继出台了西部大开发实施方案
——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2019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2929亩,超过省下达的建设任务。全市油茶种植面积达到248,800亩。油茶产业已经成为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依托南昌省会城市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全市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占地18.5万亩。这个城市对种植森林草药的热情普遍很高。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个城市把森林草药的面积增加到了33000亩。
(南昌日报记者欧阳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