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竹山镇澎湖村的稻田没有完全变黄,收获颇丰。事实证明,与以前单一种类的谷物不同,稻田在夜市也有33,354只被称为“净红”的小龙虾。官方网站上的“一田多收”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龙虾这个季节刚刚卖完,大米长势良好。土地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实现了双丰收。”江西中金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钟真表示,公司已转让澎湖村1000多亩土地发展水稻养虾业。龙虾废料被用作天然肥料,实现生态循环,小龙虾和大米一起生长。"清水小龙虾是在稻田里养殖的,这需要很高的水质和温度."水产养殖人员邵游助告诉记者,水稻和虾养殖必须使用特定的有机肥,不能使用化学农药。如果水体中有化学农药残留,虾群会大面积死亡。
小龙虾成为证明生态水稻优质生长环境的“证书”。袁钟真告诉记者,去年水稻亩产量约为700公斤,深圳市场销售的水稻产量为18元一公斤,但需求仍然超过供应。淡水小龙虾的产量约为每亩300公斤,产值超过3000元。
"工作一个月比务农一年好."由于比较效益低,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农民不愿耕种,土地被遗弃。如今,通过稻虾、稻鱼、稻龟、米蛙、泥鳅、稻蟹等稻鱼综合栽培,亩产量可达一万元。"农民越来越有动力参与水稻和鱼类的综合种植."江西省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巡视员龙宇表示,过去两年,江西省水稻和鱼类综合种植面积从49万亩增加到100多万亩,预计今年将超过150万亩。综合水稻种植的平均收入是过去单一水稻种植的三至六倍。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在加快推进稻鱼一体化养殖。
江西省传统产粮县吉水县的小龙虾捕捞季节刚刚过去。巴度镇的一个主要谷物生产商刘建平正在负责地里的水稻收获。
“米饭和鱼在一起真好。我已经尝试了一百多亩,两年后就会盈利。今年,我将继续扩大规模,让更多的农田实现“一田多收”。”刘建平说。(记者姚子云、熊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