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城市中的人们很少通过写大量的国际软件信函来传递信息。但在深山之中,通讯不便,信件仍是人们与外界通讯的方式之一,而山上的邮递员则是通讯的“桥梁”。
7月21日早上6点左右,一直在下雨。像往常一样,来自万历区梅岭镇的46岁邮递员邓柳林来到邮局,等着收到邮件,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9点钟,邮车准时到达邮局。邓柳林在收集报纸和信件后,拿起手机,扫描了快件信息,并将其输入在线查询系统。后来,他把报纸分成65个方格,准备分发。10点,邓柳林骑着电动自行车,把报纸、信件和包裹送到利波国际LB9966,送到村、学校、商店和农民手中。邓柳林每天整理500多份报纸、100多封信件和60多个快递包裹。
这辆带邮袋的电动汽车象征着邓柳林对大山村民的爱。邓柳林从最初的250元、480元、800元到今天的1800元,每天在户外工作超过10个小时,服务于梅岭镇团结、袁家、潘商等60多个自然村。他一天跑60多公里,但他从来没有怨天尤人或疲倦地抱怨过。
在过去的20年里,邓柳林对梅岭镇的每一条道路和每一个村民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收到信的那一刻起,邓柳林就可以在脑海中规划路线图。由于梅岭镇山峦辽阔,山坡陡峭,邓柳林不得不推着电动自行车步行送信。
在2008年的冬天,连续10天的雨雪使得通往梅岭的道路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为了确保安全,万里区交警大队封锁了道路,导致万里市梅岭邮政站邮件全部积压。邓柳林坚持每天早上5:00起床,到万里区徒步4小时取邮件,推着装有100多公斤邮件的车回梅岭,然后把每封邮件发给村民。”邓柳林是个称职的邮差。无论风、雨、热、冷,他都能准确地把信寄给每一个村民。“十里坝村的村民非常敬佩他。”住在梅岭镇梅岭村的高明说。
年龄需要变老。现在邓柳林不再是一个年轻人,他跑遍了大山,没有疲倦。他的前额开始起皱,但那一年他的热情并没有减弱。他仍然每天在蜿蜒的山路上穿行,坚持他的事业。(南昌日报记者李福祖,邹佳,因个人资料太多而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