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瑞昌新闻门户网!
新闻首页 | 时评 | 国内 | 国际 | 人物 | 专题 | 民生 | 瑞昌 | 手机版 | 社会 | 体育 | 文娱 | 图库 | 视频 | 原创 | 娱乐 | 教育 |
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时评 > 正文
阿根廷载44人潜艇失联当日“时间线”首披露:揭
2017-12-01 15:23   

 

从11月15日至今,阿根廷“圣胡安”号潜艇已经失联了两周的时间。多国大规模的海上搜寻重点已经转下了水下,这意味着潜艇发生爆炸后已沉入了水下,下一步的救援重点是展开水下外部救援。

11月29日,阿官方首次公开潜艇失联当天时间线,使外界对失联当天的情况有了更多了解。

阿根廷海军发言人恩里克·巴尔比当地时间11月28日表示,没有任何信息显示,阿根廷海军失踪的潜艇碰到水雷或遭到攻击。现在对潜艇的状况没有确切把握,不能做任何断言。尽管搜寻工作已经进行了十多天,但不排除他们(艇员)可能处于极端的生存条件。

由于失联时间已经超过了10天的氧气理论储备时间,加上潜艇发生爆炸,外界普遍认为艇员存活的可能性已非常低。

阿根廷载44人潜艇失联当日“时间线”首披露:揭示厄运由来

阿根廷“圣胡安”号潜艇 视觉中国 资料图

阿官方首次公开潜艇失联当天时间线

当地时间15日上午,“圣胡安”号在距离阿根廷瓦尔德斯半岛大约430公里的南大西洋海域失联。潜艇失联事件发生后,美国、巴西、智利和英国等十余个国家陆续加入搜救工作中,动用了水面舰艇、无人潜航器、飞机和直升机进行立体搜救。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圣胡安”号潜艇在返航途中充电时出现进水情况,海水通过通气系统进入艇首的蓄电池舱,导致一组电池短路。艇长向地面报告说,“冒烟但没有出现火苗”。

此后,艇长再次报告说已经修复故障,“他们将(短路)电池绝缘,使用另一组电池继续驶向马德普拉塔海军基地”。

阿根廷海军发言人此前向外界称,“圣胡安”号潜艇失联时其附近海域曾发生爆炸,并将爆炸描述为“异常的、短暂、剧烈”和“非核的”,原因可能是高浓度氢气。

“圣胡安”号潜艇是一艘常规潜艇。不像一些采用AIP动力的潜艇需要额外携带氢气,致使“圣胡安”号潜艇爆炸的高浓度氢气只能来自蓄电池。潜艇用铅酸蓄电池,充电过程中由于要发生电解水的副反应,因此会释放出大量的氢气。众所周知,氢气是易燃易爆气体,当氢气在空气中含量达到4.65%~70%时,遇火便会发生爆炸。

29日,阿官方首次公开潜艇失联当天时间线:

11月15日凌晨0点30分

艇长与陆地进行了通信,报告称海水通过通气系统进入潜艇艇首的蓄电池舱,导致一组电池短路。虽然蓄电池舱出现了冒烟的情况,但没有出现火苗。潜艇使用另一位一组蓄电池航行返回基地。

11月15日早上6点整

上述通信对话内容通过电子信号再次发给陆地,并报告了当时的潜艇状态。

11月15日早上7点30分

艇长与陆地再次进行通信,确认返回基地过程中没有出现问题。

11月15日上午10点31分

最后一次确定的潜艇位置附近发出类似爆炸的声音,该声音已经被记录下来。

“从后面阿根廷海军公布的信息来看,潜艇电池舱进水冒烟后,因为海况和天气恶劣,‘圣胡安’号潜艇选择了水下航行,”海军专家李杰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后来传出的爆炸声应该来自蓄电池。电池舱在常规潜艇里占了很大的空间,一般都要占潜艇耐压壳长度近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长度,一旦发生爆炸,很难进行损管作业。潜艇很容易进水,进而沉没。”

工作重点转向水下搜寻和救援

美国广播公司(ABC)29日报道称,由于长时间搜寻没有取得重大进展,潜艇艇员家属的沮丧情绪正在蔓延,家属呼吁阿根廷海军投入更多的力量搜寻潜艇。

“每日邮报”此前报道称,一些家属表示,他们已经接到了来自海军的电话,称他们的“挚爱”已经在潜艇爆炸后死亡。家属们称,根据海军官员的说法,爆炸发生在水下600英尺(约182米)到3000英尺(约914米)深的地方,潜艇上的所有人员在一次巨大的爆炸后全部身亡。

不过阿根廷海军拒绝正面回应44名官兵是否已经死亡的消息。阿根廷海军发言人巴尔比在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尽管搜寻工作已经进行了11天,但并不能排除该艘失联潜艇中仍有幸存者。截止到当地时间29日,阿根廷海军也没有就艇员存活或死亡进行确切表态。

目前,搜寻工作已经转向水下搜寻和水下外部救援。参与搜救的水面舰艇、飞机和直升机及潜航器不少都配备了主动声呐、海底测绘声呐等设备,这些设备可以用于搜寻沉没在海底的潜艇。

根据美国海军的消息,美国海军已在南大西洋水域部署无人潜航器(UUV),以加入搜救 “圣胡安”号的行动。其装备包括一艘“蓝鳍金枪鱼12D”深海无人潜航器和三台“艾弗580”无人潜航器,它们由美海军新组建的、总部位于夏威夷珍珠港的无人潜航器第1中队操作。

无人潜航器在此次搜索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两种无人潜航器都具备快速部署和搜索广域海洋的能力,其使用的侧扫声呐系统可以高效地提供大面积海底扫描图像。“蓝鳍金枪鱼12D”深海无人潜航器能以3节的航速在5000英尺(1524米)深的水下连续工作30小时。“艾弗580”无人潜航器能在325英尺(约99米)深的水下以2.5节航速连续工作14小时。

由于潜艇已经沉没,找到潜艇确切位置后的主要工作是展开潜艇外部救援:首先,了解受损情况;其次,若有艇员存活,要向艇员提供生存保障,为艇员待援脱险争取时间;最后,使用专门的水下救援设备将艇员救离失事潜艇。

根据相关论文,专门的水下救援装置包括救生钟和载人深潜救生艇。救生钟也叫潜水钟,最早在上世纪30年代诞生。救生钟本身没有动力,依靠母船绞车吊放至失事潜艇升降口处,在潜水员的帮助下与潜艇对接。而载人深潜救生艇是一种有动力的人工操作潜水装置,对接时间更短,并配备了声呐、闪光灯、测深计等较为完善的水下搜救装置,是当下最为先进的水下救援装置。

http://www.bwin1980.com/" style="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2px; font-family: Verdana,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color: rgb(255, 0, 0);">bwin必赢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目前,用于救援“圣胡安”号潜艇的救生钟和载人深潜救生艇已经准备就绪,这些设备都来自美国海军。美国海军从19日开始往阿根廷运送水下救援设备,第一套救援系统包括“潜艇救援舱”(SRC)和遥控水下机器人。第二套救援系统包括“增压救援模块”(PRM)和相关配套设备。

SRC属于救生钟,一次最多可以救援6人,可潜至约259米深的海底进行救援。 PRM则属于载人深潜救生艇,一次最多可以救援16名人员,可潜至约600米深的海底与潜艇进行对接和连通。

除了美国的水下救援设备,俄罗斯也已经答应运送载人深潜救生艇参与救援。俄罗斯国防部24日表示,俄海军专家小组已搭乘安-124大型运输机,飞往阿根廷参与搜寻潜艇工作。阿根廷海军发言人巴尔比表示,俄罗斯海军“琥珀”号海洋调查船将于12月5日抵达相关海域搜寻失联潜艇,载人深潜救生艇也可能根据需要运送到阿根廷。

李杰认为,这次美国积极搜寻失联阿根廷潜艇,一方面是出于人道主义和政治关系考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此次“实战”检验美国海军的潜艇救援能力,增加经验和相关知识。

“美国海军装备了数量最多的核潜艇,曾经也遇到过‘长尾鲨’号核潜艇等惨烈的潜艇沉没事故,因此一直很重视潜艇救援力量的建设。从此次反应速度来看,其潜艇救援能力依然走在世界领先行列。”李杰说。

来源:浩博国际手机版    作者:浩博国际    编辑:admin
http://www.rcggzy.com 浩博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新闻时评
·江西省教育厅通知中小学生从第23届[奥运会
·2020年3月21日南昌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江西省出现首例输入性新皇冠肺炎确诊病例
·江西省发布《江西省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南昌市发布2020年第1号令林业部部长
·南昌县柏林村村民家门口有一个“生态景观
·江西增雨去年围绕“追云”拉动火箭增雨数
·金贤努力赢得防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
·金县人民医院成功实施百岁老人人工髋关节
·江西取消封闭社区控制但这些活动仍然“暂
·江西省取消封闭控制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图片新闻

新建的公安部门

关于2020年上半年

青山湖区帮助企

防疫稳定经济同

“战争流行病”

防疫稳定经济同
热门点击
·南昌依赖于吸引国际大牌
·二维码印上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通俗的民生
·瑞昌天堂公路在雨水泡后坍塌
·用开发区带动我省区域经济发展
·"看脸"吃饭、"刷脸"取钱,未来带"脸
·普京也是人!俄总统秘书:在这事上他比谁
·“杰作”:让这本书带有更多的爱官方网站
·8月1日晚,连西路到南昌县莲塘南大街的区域
热点专题 more
- 《人民日报》点评做一个好的国家卫士
-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领导是最有力的动员
- 人民日报人民时事评论让全民医保更好地保
- 《人民日报》新论共同战胜风险和挑战建设
- 人民日报人民时事评论构筑国境卫生检疫的
- 《北京日报》像恢复工作和生育一样有序地
- 《北青日报》抗击疫魔人类是我们的共同名
- 《北青日报》抗疫给科普带来机遇
- 《北京日报》网上旅游投诉的激增给旅游业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赣ICP备11007894号-1
Copyright © 2002-2016 DEDECMS. 瑞昌之窗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