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祭扫时,文明祭扫也随之再次成为人们的议题。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也是缅怀祖辈的日子。何谓“清明”?《历书》上说: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既然是这样,那我们祭祀的方式是不是也应告别传统的烧纸、放炮,而由更文明、更清新的方式取而代之?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文明思潮的影响,一些地方每逢清明前便会发出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市民采用献花、植树、踏青等方式缅怀故人,弘扬慎终追远等优秀传统文化。笔者认为,这种倡议很及时,也很必要。文明祭扫,一来可减少空气污染,二来可遏制火灾发生,更能杜绝铺张浪费、奢靡祭祀的风气。
清明扫墓,本意是通过怀念先人、表达哀思来找寻内心的平静,以及对先人的怀念之情。因此,在墓前,多一些安静的追忆和思念,多一些对孝道的反思,多一些凝重的仪式感,都能给祭祀增添几分文化内涵。
曾有一条新闻提到,某城市殡仪馆张贴着这样一张规劝语:亲人们,逝者已去,擦干眼泪吧,对于逝者最好的怀念,就是将他(她)生前最优秀的品格发扬光大。看似普通的话语,却蕴含着满满的能量,我们对先祖美德的延承何尝不是对他们最温情的祭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让我们携手从现在做起,用文明缅怀的的方式表达对先祖先贤先烈的怀念之情,争做文明祭祀的践行者,共建生态文明。(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