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民日报以《收获阳光助力扶贫》为题,介绍了我省天镇县光伏扶贫的先进经验。天镇县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当地利用光照充足的资源优势,在荒山荒坡上建设光伏电站,有力推动了贫困县的脱贫攻坚。
据报道,截至目前,天镇县光伏扶贫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了52.3兆瓦,电站收益可为该县120个贫困村的3932户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3000元。可以说,天镇县“就地取材”利用阳光助力扶贫,为我省拓宽精准扶贫的路径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到2020年全国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相当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使全体人民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辛努力。”从我省实际来看,如期完成现有农村人口脱贫攻坚任重道远,需要深入挖掘自然资源优势,为精准扶贫开出本乡本土的“药方”。
工作中,不少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常常为如何加快脱贫步伐“辗转反侧”“夙兴夜寐”。其实,脱贫的路子就在脚下,“法宝”就是自然资源和土特产。
以我省灵丘县为例,当地不少村庄都有养驴的习惯。因为饲料便宜、病害较少,即使是贫困户也要勒紧裤腰带养上一头。所以,如果能将个人散养升级为规模化养殖,由政府牵头联系相关企业集中收购,或者是在当地投资建厂,不但可以增加养殖户特别是贫困家庭的收入,而且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也大有裨益。
当然了,除了“光伏扶贫”和“养殖扶贫”以外,利用我省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农村电商的深度融合,对于帮助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同样意义深远。
在吕梁山区,红枣和核桃等土特产质量好、产量高,但因为过去交通欠发达,长期以来“养在深闺人未识”。2016年,吕梁山县长们组团考察浙江“电商大本营”,积极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一年过去了,当地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老乡们的腰包也一天比一天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我们要明白“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希望各地各部门能够“苦干”加“实干”,创新思维、艰苦奋斗,为我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朔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