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有智深勇沉的粟裕,没有背后知人善用的毛泽东,就不会有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光有敢为人先的袁庚,没有身后“遮风挡雨”的任仲夷,蛇口工业区就鸣不响改革开放“第一炮”……即便如粟裕般所向披靡的战神、袁庚般锐意改革的闯将,倘若只是孤军奋战,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
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要有一支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干部队伍。但敢闯敢试、敢破敢立,难免有风险、会失误,甚至导致失败;难免因为打破一些人的既得利益而遭到冷嘲热讽甚至恶意诽谤;难免因为一时难以统一思想而不被理解,遇到种种阻力甚至故意刁难……当此之时,担当者最希望组织能够给予倾听和鼓励、指导和帮助。主要负责同志要有改革担当,在关键问题上要敢于拍板,只要符合党中央要求、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求,就要坚决改、大胆试。改革是奔着问题去的,要解决问题就要针锋相对,提出的措施要有针对性。对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要旗帜鲜明抓落实。要把主要负责同志抓改革落实的责任明确下来,对责任不到位、不担当、敷衍塞责、延误改革的,要严肃问责。
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为标志,山西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但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山西比过去任何时候都亟需冲锋陷阵的“猛将”、开拓奋进的“闯将”、有胆有识的“干将”,山西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迫切要求各级党组织旗帜鲜明地支持担当者、保护担当者、褒奖担当者,坚定他们担当干事、激情干事、开拓干事的信念。
为担当者担当,敢于担当的干部才能敢试敢闯;为负责者负责,敢于负责的干部才能敢为天下先。正因为如此,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省委书记骆惠宁响亮提出“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
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制度环境,给敢于担当者“卸包袱”。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后,省委下发《山西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办法(试行)》《山西省支持干部改革创新合理容错办法(试行)》,从政治上、精神上、物质上、生活上和工作上对积极干事创业、工作业绩突出的干部予以褒奖,鼓励党员干部大胆试、放心闯。两项政策措施的出台,消除了敢于担当者的后顾之忧,形成了想作为、敢作为的良好风尚。
健全激励担当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敢于担当者“有奔头”。在去年9月底结束的市县乡换届中,省委提出“不廉洁的干部不能用、不干事的干部也不能用”的鲜明用人导向,一大批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调整能力不足、担当不足等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98名。这种科学的用人导向,不仅有力调动起全省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让那些日常工作不负责任、关键时刻畏首畏尾的人受到了警醒。
增强党员干部担当的能力素质,帮敢于担当者“提底气”。我省先后举行学习贯彻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暨全省“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召开“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学习交流会,举办省管干部专题研讨班,切实增强了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放眼三晋大地,党员干部奋力干事创业的大环境已经形成,敢于担当成为越来越多干部的自觉追求,全省各级党组织也健全完善了为担当者担当的体制机制。现在的关键是,决不能只把“顶层设计”喊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而是要一级一级抓在手上,确保制度“落地”不“落空”,让党员干部真切感受到组织为他们担当、负责的温度和力度。
不怕,有组织为你担当!莫迟疑、快奋起,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为创造山西的美好未来痛痛快快大干一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