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省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揭开了“神秘”面纱,首批开工58个项目,总投资约2000亿元,总规划面积超过600平方公里,而改善“软环境”方面也亮点纷呈。据报道,即将开展的“优化投资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年”活动,旨在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发展环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团组讨论时指出,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因此,建设转型综改示范区,不能忽略了民营经济;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不能不优化营商环境。如果将民营经济比作“鱼”,那么营商环境就是“水”,积水成渊,鱼才能畅游。可以说,能否建设良好的营商环境,将影响山西振兴崛起的进程。
那么,应该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呢?笔者认为,应该坚持“三个自信”。简而言之,就是要相信市场的力量,相信民营经济的力量,相信中小微企业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所以,政府要相信市场,而政府则是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和管不好的事情。
可是,由于我省历史上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计划经济的思维在一些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至今没有完全消褪。譬如,一个人口不足三十万人的城市,竟然要建设两座汽车客运站。政府不按市场规则“出牌”,结果导致重复建设,不利于经济发展。
“一尊且作寻春计,又见东风浩荡时”。2016年,习总书记会见工商联相关人士时强调,“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互相排斥,互相抵消”。“非公有制经济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习总书记这一段对非公经济的评价,在当时被媒体盛赞为“浩荡东风”,而今天对于各级政府和相关领导干部也是一堂必须补上的重要课程。这便是要充分认识到,“非公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经济发展的大局”。
相信中小微企业,就是要高度重视其改革创新的活力和潜力。当下,“双创”已经蔚然成风,政策扶持体系也日趋完善,智力资源和社会资金正加速向中小微企业流动。可以断定,在未来中国经济这艘巨轮上,中小微企业将成为“压仓石”和动力源。所以,重视鼓励和引导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将是我省为一个十年发展蓄势的必要条件。
骆惠宁书记说,山西正站在振兴崛起的历史关头,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历史拐点,正面临干事创业的历史机遇。在此,与所有牵挂家乡发展的晋商晋才晋官共勉。(朔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