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间怎么过,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可惜的是,很多人都没重视这一问题。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上班族存在严重的午餐时间不足、活动时间缺乏等问题,由此埋下的健康隐患,可能引发一场“午间危机”。
午饭凑合吃的现象同样普遍。因为没时间,年轻人常常是一碗米粉、一碗面;因为工作忙不完,午餐时间被推到下午一两点已属常态。
与吃饭时间一起被“剥夺”的还有午休时间。没时间睡、没条件睡,是绝大部分上班族必须面对的事实。
人们在中午时间的分配上存在很多问题,尤其体现在对吃饭、睡觉、活动的安排上。比如,有人为运动,牺牲了吃饭和午睡的时间;有人把玩手机、看视频当成休息换脑子。这些做法都是有问题的。一项研究发现,与中午玩手机的人相比,出门活动或与同事聊天的人下午工作效率更高,精神状态也更好。
如果说中午是一天工作生活的加油站,午餐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在一上午的高强度工作后,人的胃会进入排空状态,血糖下降,此时吃一顿营养丰富的午餐,既能补充上午的消耗,又能为下午的工作提供能量。
现在一些年轻人习惯了不吃或晚吃早饭,致使午饭时间跟着变动。在欧美,甚至出现了一个专有名词“早午餐”,指的是将早饭和午饭合并成上午的一餐。这是一种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人们在吃“早午餐”时,通常会由于早上饿得太久而吃进更多东西,造成过饱饮食,并由此导致困倦、头痛、头晕、反酸等不适。
午餐不仅要足量,还要多样。主食、肉、菜、蛋最好都有,蔬菜量应保证在200克左右。无论点餐、带饭或去食堂就餐,至少保证一荤一素一汤。中午吃一碗米粉或一碗面不是不行,但应该搭配一碟肉,一碟菜,最好再吃个卤蛋。
“硬菜”得有。午饭需要为下午的学习工作提供能量,所以必须有点油水。荤菜是必须的,诸如酱牛肉、肘子这样的“硬菜”,最适合中午吃。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中午休息的时间不会超过2小时。如何合理规划、安排这段时间,并坚持规律执行,对化解午间危机尤为重要。
保证吃饭时间点是第一位的。通常以不超过下午1点为限。如果午餐吃得太晚,会因胃部排空出现不适,或因血糖下降导致头晕等表现。再者,饭后用30分—60分钟进行散步等柔缓活动,饭后就坐着或躺下都不是好的选择,但也不建议进行剧烈运动。利用休息时间看手机、玩游戏更应避免,任何待在屏幕前的活动都需要同时调动脑、眼、手,玩游戏跟对着电脑的工作并无本质差异。真正放松大脑的方法是实现“脑—体”转换,即从用脑变成身体活动。最后,留半小时给午睡。中医自古提倡的“子午觉”强调了午睡的重要性。高质量的午睡有三个关键:躺平、保暖、安静氛围。近年来的无数研究进一步证实,保证规律的午睡有助于缓解疲劳、提高大脑灵敏度、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风险,更重要的是,午休好了工作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