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职业缘故和特定环境,笔者20年间曾无私帮助数百名孩子上学,有幼儿园、小学的,也有中学、大学的。近几年风清气正,纪律严明,趋近理想状态,家长无可如何,笔者始得安生。额手称庆。
今年初,又有朋友为孩子上学叨扰,笔者摆现实、讲道理之际,才陡然想起赫赫“战功”,并在随后几天回忆、总结,得出的结论是:所费不值。
这当然非谓经济利益。人生在世,最不愿做的事之一就是求人,有时又百般难过,在所难免。笔者素来崇尚古风,爱慕侠义,言行有则,与人为善,是以深厌居中用计,盘剥渔利。而是指起始惊天动地,费了父母、老师、笔者诸多努力和心血,讫终草草收场,成绩平淡,能力一般。
其标志可能不科学,见仁见智成分颇大。即是这样,以下几点也能见出端倪。一是入名牌大学者屈指可数。数百人中,除1人留学海外,只有1人考入国内名牌大学,父母还是工人。剩余人员中,爹妈各色各样,工人、农民、干部、军人、知识分子都有,最好几个也就超过一本线几分,少部分达到二本,剩余悉数在三本或专科混,分数低得可怜,情形惨不忍视。二是家里大失所望。怀着考名牌甚至北大、清华理想,抱着成龙成凤、出人头地野心,付出巨大金钱、精力成本,气势汹汹出征,丢盔卸甲收兵,身为父母,无法接受,却不得不承受。又因为家丑不可外扬,其中悲苦,无法说与人知,只好泪向内流,强作欢笑。笔者关键时候曾数度援手一朋友孩子,十几年间毫无作用。朋友最后以接近上坟的心情感叹:早知如此,何必劳心劳力、兴师动众!三是追求庸俗,籍籍无名。20年时间,相当一部分孩子都大学毕业,成家立业了。按说,青少年时期经历了外力帮助,有了特殊经历,该有几个卧薪尝胆、志存高远吧?笔者陆续目睹,每一个都与缺知少识者毫无二致,马首是瞻者唯金钱、权力等。不论做何种工作,在行业或单位都寂然无名。要么做人上佳,有一套东西,也闻所未闻。四是成就感极低。积年累月,帮助数百名孩子,笔者心里始终有某种期待,就是应该导致一些变化,他们学得更好,成长更快。结果令人失望,成绩谈不上,工作甚平凡,名声也不彰。并且,其还招致笔者心理变化,现在听闻有人想把孩子送到所谓的好学校,就会嗤之以鼻:竖子不值栽培,不足与谋!
如此同与炼制钢铁,一炉炉尽是失败例子,自然无法总结成功经验,只能概括不成功教训。其一,俊杰少,庸人多。尽管每个家庭都对孩子满含憧憬,并且自以为聪明无匹,但现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平庸无聊、平淡乏味已成常态。此情此景下,绝大多数孩子难逃厄运,会沦为庸常之辈。自以为聪明者,坐井观天而已。
其二,律己松,责人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许多孩子刚上小学甚至尚在幼儿园,言行就宛如成年人,要吃要喝,讲究穿戴,任性执拗,不务正业,已然从根上毁掉,爹妈还不固本培源,严格要求,始终埋怨环境,并且不可救药地寄希望于他人,比如寻找好学校和名教师。头痛医脚,起不到什么作用。
其三,斗志弱,享受强。斗志顽强是提升自我或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再聪明和有能力者都必须具备。绝大多数孩子距此甚远。几年前,一名高三学生讨教学习方法,笔者首先建议减少睡眠,每天只睡3小时,结果两天后就坚持不住,一补再补,平均下来比以前睡得更多。连瞌睡都克服不了,许多人还挡不住吃喝玩乐以及人前卖弄等诱惑,并且为刮风下雨、天热天冷烦恼,即说明意志薄弱,斗志不强,想取得佳绩,居于人上,当然没有可能。
你忙他不忙,帮了如不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