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山西成为古代文化强省的重要支柱。然而近现代以来山西工业文明取得的成就被人为忽略,不仅导致近现代山西文化出现断层,而且成为建设文化强省的短板。与此同时“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已然成为目前国际学术界非常流行的课题,特别是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创意产业的蓬勃兴起,使工业遗产与山西近现代文化发生激烈碰撞,为山西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打开了广阔的空间。民建山西省委建议立足于山西目前遗存的工业遗产,借鉴国内外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经验,通过调查其可开发利用的价值,强调文化与旅游、科技相融合,推动山西工业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民建山西省委认为山西工业遗产保护面临一些问题:工业遗产保护意识淡薄。工业遗产多为近现代时期遗留下来的产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城市的疮疤,是城市落后的表现,于是在城市改造中很多珍贵的工业遗产被一同“改造”掉了。目前山西工业遗产正面临着毁坏和遗弃以及掠夺式开发导致的严重威胁。这里核心问题是价值认同的缺失。缺乏必要的工业遗产保护法律法规。至今为止我省尚未颁布一部直接针对工业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目前与工业遗产保护关系较为密切的,只有2006年国家文物局下发的《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
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工业遗产正经受大规模破坏。这是目前工业遗产快速消失的最重要原因。由于大量传统工业先后遭遇行业衰退和逆工业化过程,房地产开发随之跟进,为了有限的商业利益,不惜将一些经历战争磨难和文化浩劫而幸存下来的优秀工业遗产遗弃或拆毁。例如太原矿山机器厂同样作为“一五”时期重要的工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被整体搬迁,所有建筑已被全部拆除,原址进行了房地产开发。大同市第一热电厂的两台1949年前就运转的工业遗产,也因房地产开发而被拆除,十分可惜。另外,部分工业遗产被人为改建,失去了原有价值。包括很多“一五”时期前苏联援建的企业办公楼、俱乐部、正太路老火车站等建筑,出于实用需要和经济利益,被挪作他用,其外观、内部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失去原有价值。部分工业遗产占地有潜在的房地产开发价值,企业不愿保护。随着房地产价值的增值,一些占有较好位置的工业遗产岌岌可危。企业没有看到工业遗产的价值远大于房地产价值所在,急于土地变现。此外,保护利用形式单一,制约工业遗产发挥自身价值。对省内目前已经有所开发的工业遗产进行走访分析发现,保护利用形式单一是目前工业遗产开发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
民建山西省委建议,高度重视山西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结合山西工业转型发展的实际需要,尽早开展对现存工业遗产的保护是利国利民的大事。首先,要将山西现存工业遗产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保护。将研究保护和开发工作提升到省级政府层面,加以实施和资助,避免地方、企业和个人的无序开发或破坏。尽快启动《山西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条例》的研究立法工作。借鉴兄弟省市的立法保护经验,从法律层面开展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要广泛利用宣传媒体,宣传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的意义,促成全社会形成保护工业遗产,发掘遗产价值的良好氛围。
其次,紧急保护现有的工业遗产项目。为了避免现阶段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和旧城改造造成的快速破坏,有必要先以政府文件或通知的形式,保护现有的较为重要的省内工业遗产,避免被拆除破坏的命运。
第三,要加强城市发展规划,从规划角度要考虑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业遗产。在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和工业规划中,凡涉及到工业遗产的都要考虑工业遗产的保护内容,要注意规划和遗产的遥相呼应。按照“护其貌,显其颜,铸其魂,扬其韵”的工业遗产保护思路,开展规划工作。
此外,政府担当责任,厘清产权关系,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开发事业发展。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要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建议实行“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依托,以项目为抓手”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模式。
本报记者邓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