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我省特色产业扶贫行动,全面提升贫困村的产业竞争力,提高贫困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收益,省政府近日发布《关于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到今年年底,全省所有贫困村都要达到“五有”标准:即村有产业、有带动企业、有合作社,贫困户有项目、有劳动能力的有技能,户均新增产业收入3000元以上。
脱贫攻坚,重在产业,成在产业。试问贫困的“穷根”究竟在哪儿?简单来说,就是缺少特色产业。没有特色产业,贫困村民只能抱残守缺,听天由命。创新扶贫模式,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形成规模,无疑是一条好路子。
脱贫不是为了一时摘帽。产业扶贫成效如何,最终看贫困户有没有自我发展能力,只有让贫困户干得了、长受益,才能真正变“输血”为“造血”,实现稳定脱贫。选准脱贫产业,既要适宜、适度,又不脱离实际。
扶贫产业不同于普通农业产业,其目的是脱贫,难点在“精准”。因此,笔者认为产业项目好不好,不仅要看效益,更关键要看是否对准人头,能不能培育贫困户持续发展能力。产业发展有自身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急于求成不行,需要精准扶持、长期支持。(任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