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的两会,环保成为了热点,尤其是雾霾问题。在各地方政府两会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就已经成为了热词。3月3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主持召开环境保护座谈会,进行了环保工作交流;3月4日,在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傅莹就对雾霾问题作出回应,并主动强调水和土壤的治理也是紧迫的,体现政府在环境工作方面的系统性和责任担当。3月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其实,自去年以来,我们的环境就得到了改善。来自环保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7%,比2013年下降15.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了7.8%、13.2%和5.9%,和2013年相比下降幅度都超过30%,超过了“大气十条”的要求。可见我们防治燃煤、治理尾气、实施新能源等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提出了防止污染的具体任务,包括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全部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等具体工作目标。如若这些目标能达成,那我们可以期待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政府治理环境的决心很大,从城市全面禁炮、普及节能车、对小轿车实行单双号限行、以天然气代煤等政策一经出台、立马实施就可以看出,这些措施确也取得很大成效。很多网友表示,以前抬头看不到星星的夜空,现在星星都清晰可见了,可见空气质量改善了不少。今年多地也响应政府号召,京津冀等污染重灾区都制定了今年的治污指标,力求从政府部门防治入手,先打响环境保卫仗。
除空气外,水资源的保护也是我们当前迫切要做的。根据2001年对我国七大水系断面监测,达到三类水质可以进入自来水厂的最低要求的仅占29.5%,而劣五类水质却高达44%,我们不光面临着个别地区缺水,水资源污染也是大问题。今年宁夏、北京、云南等地落实“河长制”,以治水为突破口,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碧水蓝天。
在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代表大会上,中国代表就曾表态:“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排放量比2005年要降低40%到45%。”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也是我们对地球母亲的承诺。
这个目标很宏大,但有句话叫“人心齐、泰山移”,除了国家从治理方面努力外,我们每个人也能为环境保护尽一份力。少放一串鞭炮;少抽一根烟;少用一度电;少燃一堆秸秆;少行一公里车;不乱扔垃圾……我们每个人为低碳环保尽一份力,就能看到我们生活的环境多一点的改善。或许,“青山、绿水、蓝天”就能尽快重回我们的生活。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我们需要“同呼吸、共命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为实现“蓝天梦”贡献一份力量吧!(葛海霞 郭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