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两则微视频《人民代表习近平》、《习近平“两会”说》,迅速走红网络,引发舆论热点。从2013年至2016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同志作为人民代表,24次下团组、参加讨论。始终保持一种朴素的为民情怀,与老百姓心心相印。
“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感情,表现了对困难群众的牵挂。“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生动的表述、准确的把握,体现了对人民的关怀。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参政建言的殿堂,代表们的“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十三亿人民的“发言人”,人大代表不仅要监督国家运行情况,制定发展大政方针,更重要的是以百姓之心为心,为百姓富裕安康殚精竭虑。从这个意义出发,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用“高瞻远瞩的韬略,饱含深情的嘱托,情真意切的建议”忠诚地践行着自己的使命,这一份为民情怀值得每一位人大代表学习。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诚然,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在历史的潮流中都显得微不足道,但是人民代表身后是亿万民众,是整个民族繁荣昌盛的期望。因此,人民代表还有一种“舍我其谁”的国家情怀。
近年来,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但在一些领域和国际先进标准相比还有差距。最著名的“圆珠笔之问”,一度使中国制造业蒙羞。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太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波说“钢笔尖,一定要中国造。”从小试到大试,从一二百斤的炼炉到近百吨的大熔炉,从钢坯到笔尖钢丝。太钢历时五年,终于成功研发出生产圆珠笔头的新材料,彻底打破了国外对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笔头虽小,却承载着大国情怀,而推动这关键一步的正是人大代表。
有人说,身处信息过载的互联网时代,唯有情怀最能打动人。芳草吐绿,万物萌发。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之际,希望全体人大代表都能向习近平学习,向李晓波一样,树立起为民情怀和国家情怀,用真情实意和真抓实干谱写出当代中国新的春天故事。(朔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