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一生只有短暂的22年,然而,他的事迹却家喻户晓。雷锋成了我们所崇尚的道德楷模,他助人为乐的精神多年来一直是人们的追求与信仰。
然而,网络上有些博主编造故事、夸大甚至扭曲事实,以期博人眼球、吸引点击量,甚至在3月5日“学雷锋日”,编造出所谓“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来哗众取宠。事实上,所有这些诋毁、嘲讽,都是他们信仰缺失的一种表现。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下,全国各地涌现出了无数的学雷锋典型和楷模,雷锋的感人事迹和“雷锋精神”也成为人们所崇尚的做人准则。“雷锋精神”诠释了担当、互信、付出、信念。一直以来,“学雷锋活动”发挥着榜样和引领作用。
窃以为,对雷锋的质疑与诋毁,是对社会正能量的一种赤裸裸的挑战。任何一个时代、一个社会,都需要树立榜样。树立什么样的榜样,表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一种鲜明的价值导向,也就是赞成和褒扬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关系到这个时代和社会的兴衰。树立榜样,就是为人们提供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提供了一种约束自身言行的基本准则,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提升。在目前情况下,针对那些对雷锋的质疑与诋毁,应该以树立雷锋式的正能量人物和事迹给予回击;应该挖掘千千万万的“雷锋”来弘扬正能量、弘扬“雷锋精神”。用榜样来引领和带动人们树立助人为乐的人生观。让人们认识到我们要向谁看齐?我们应以谁为精神榜样?
很大程度上,开展学雷锋活动,弘扬正能量精神有助于激发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热情,激扬人们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社会道德水平。还能引导人们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弘扬正能量,学习“雷锋精神”还关系到人们理想的升华和幸福指数的提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一个积极向上的个人,首要条件是他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修养。同样,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道德风气,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当前,社会上一些道德缺失事件有所发生,但它毕竟是少数。相比那些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好人好事来说,人心向善是主流。人们对道德失范现象的广泛关注,对社会各种道德失范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明了人心向善的价值追求和期待,也是道德建设的希望所在。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应该大张旗鼓、坚持不懈地倡导人们学习雷锋,学习“雷锋精神”。
当然,学习雷锋要与时俱进,要适应不同的历史时期,让热爱学习、爱岗敬业、助人为乐、大爱诚信、勇于奉献的“雷锋精神”与时代接轨。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学雷锋活动,贵在坚持、贵在平时、贵在行动。尤其是媒体,应该将宣传雷锋式的正能量事迹也要日常化,把集中宣传与平时宣传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