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的一段“狠话”在网上引发舆论热点,跟帖点赞者“灿若繁星”。据了解,2月23日,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与山西省国资委签订了《2017年度经营目标考核责任书》、《三年任期经营目标考核责任书》两份“军令状”。
王一新在签约仪式上发表讲话:“首先,他今天上台签约,表明他接受省国资委制定的这个任期目标责任书。他可以不接受,但会立即失去职务,省国资委会另选贤能,但接受,对他而言意味着巨大压力。其次,年度和任期目标,即使差一分没有完成,也意味着他的任务没完成,他将辞去职务。”(源自微信公号“政事儿”)
对晋商晋企“发狠”,正是山西涅槃重生的缩影。新常态下,资源型经济如何转型发展,成为困扰山西的主要问题。“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省委、省政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要求晋商晋企“必须背水一战”。因此,作为汾酒集团“掌门人”的李秋喜,签下的不仅是一份政企承诺书,更是山西转型发展的“投名状”。
宋朝刘过在《龙洲集·襄央歌》中写到:“人定兮胜天”,如果暂且抛开其唯心主义的成分,倒也提示我们人的作用在经济转型跨越中的重要地位。在经历了煤炭行业“过山车”式的价格涨跌以后,一些人对山西未来的发展充满悲观情绪。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不仅是世界性难题,也是当前我国不少省份面临的问题。山西不仅具有东山再起的资源优势,更重要的是晋商的精髓正是“无中生有”。所以说,在三晋大地上,“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当然了,产业转型要讲究科学,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精神建设,一手抓鼎新革故。所谓的“鼎新革故”,就是要培育新兴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抓新兴产业培育。就是要重点发展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发展一批、扶持一批、带动一批,增加我省各类新兴产业市场主体,激发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动力。
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就是要按照“淘汰低端、提升中端、发展高端”的原则,下大力气提升煤炭产业附加值,推动钢铁、铝、陶瓷等产业精细化加工,从而彻底告别“傻大黑粗”。
山西正在经历重要的历史拐点,阵痛和光荣,曲折和前进,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使命,能和山西的前途命运同频共振,与有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