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严厉打击食品药品犯罪一年破获案件2万余起
公安部公布一批食品药品犯罪典型案件
2016年,公安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开展以食品药品领域为重点的打假“利剑”行动,不断深化“打四黑除四害”工作,坚持零容忍、出快手、下重拳,继续保持对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创新打击犯罪工作机制,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会同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有效维护了食品药品安全持续稳定向好的局面。全年共破获食品犯罪案件1.2万起、药品犯罪案件8500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350余起案件全部告破,及时铲除了一批制假售假的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黑市场,有效摧毁了一批制假售假的犯罪网络。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认真履行打击食品药品犯罪、维护食品药品安全这一重要职责,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开展一系列打击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食品药品领域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非法添加、滥用添加剂问题依然突出,制假售假问题屡打不绝,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依然任重道远。
公安部对此高度重视,把公安机关维护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以专项打击治理为引领,部署各地向突出的食品药品犯罪精准发力,既紧紧盯住瘦肉精、病死肉等老问题,坚决防止反弹,又密切关注利用电商平台制假售假等新情况,加强风险排查,强化网上网下联动打击。工作中,公安机关不断创新打击犯罪工作机制,对跨区域重大案件,由公安部挂牌督办、集群协查、深度打击;着力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强化责任考核,出台并落实《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有效破解鉴定检测等执法难题;坚持专项打击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积极推动地沟油、水产品等领域突出违法问题的源头治理;注重社会共治、协同治理,针对利用电商、微商平台实施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日益突出的情况,主动加强与重点电商平台的警企合作,完善涉网违法犯罪发现查处联动机制,有力打击涉网食品药品犯罪,食品药品犯罪打击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公安机关将进一步加大刑事打击力度,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食品造假行为直接入刑,完善打击食品药品犯罪司法解释,有力发挥刑法的打击震慑作用。同时,切实用足用好《食品安全法》,对依法不构成犯罪、但群众痛恨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拘留处罚,坚决处罚到人,让违法犯罪分子付出高昂代价。
日前,公安部公布了2016年打假“利剑”行动中公安机关破获的一批食品药品犯罪典型案件。
公安机关打假“利剑”行动破获食品药品犯罪典型案件
上海普陀董某等销售含瘦肉精牛肉案。 2016年10月,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配合下,成功侦破一起销售含瘦肉精牛肉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董某等5人,现场查获无检验检疫证明的进口牛肉6080公斤,涉案金额达1000万元。经检测,涉案牛肉含有“莱克多巴胺”成分。经查,自2015年起,犯罪嫌疑人董某等人大量购买从美国进口的未经检验检疫且含有“瘦肉精”成分的牛肉,并在本地水产市场开设店铺对外销售。目前,该案已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湖南怀化破获假冒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药品案。 2016年6月,根据当地食药监部门移送的线索,湖南怀化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减肥产品非法添加西药案。经查,2015年以来,广州安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原法人代表姚某某联系广州希亚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某某提供减肥产品 WOASO闪电瘦。刘某某收到姚某某订单及货款后,联系广州市东智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管黄某某生产 “WOASO闪电瘦”产品。姚某某通过微信、支付宝、银行转账等方式收集其下线“官方合伙人”产品订单及货款,下线“官方合伙人”24人,涉案人员包括一级、二级、三级代理和特约经营人员近500人。经检测,“WOASO闪电瘦”产品含国家禁止添加的“西布曲明”成分。目前,当地公安机关已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8人,并于近期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湖北随州李某某等生产、销售假酒案。 2016年1月,湖北随州公安机关会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打掉位于随州城区的生产、销售假酒“黑窝点”,现场查扣假冒知名品牌假酒 11.2万余瓶,查封制假生产线1条、各类包装材料30万余件(套)、食用酒精100多吨。经查,犯罪嫌疑人李某某,聘请王某某等人组成制假售假团伙,非法勾兑调配灌装白酒,并假冒知名品牌白酒,通过糖酒交易会向各地经销商推销,销售金额达1200万元。目前,该案已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