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中国对外出版与文明互鉴70年”论坛8月19日在北京举行。国内外出版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就“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出版与文明互鉴”、“中国主题图书出版如何融入国际出版市场”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为促进中外出版交流提供建议。
该论坛是2019年“中国图书推广计划”外国专家论坛的平行分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语系主办。中国外语系副主任卢在讲话中指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外语系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对外出版体系,出版了40多种语言的8万多本图书,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第1卷和第2卷已经出版并以多种语言发行,以促进中国书籍走出去并讲述中国故事。
埃及希克迈特文化投资出版公司总经理艾哈迈德·赛义德认为,国际合作出版是文明互鉴的内在动力和外在表现。越来越多的关于中国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的优秀书籍正通过“中国图书推广计划”流向“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这些作品承载着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使命。
"包含中国古典哲学的书籍在北马其顿特别受欢迎."北马其顿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诺菲·斯诺·塔诺夫斯基说,北马其顿读者喜欢中国书籍所传达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美德正是世界所需要的。如今,“一带一路”的联合建设不仅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硬连接”,也带来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软连接”。
叶琳琳·高亚是印度通用图书公司的总裁。他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彩色小册子,其中介绍了该公司与中国合作出版的50多本书籍,涵盖中国历史、政治和文化。高亚说,通过这些书,印度读者可以充分理解中国成功背后的“密码”。
阿根廷于谦出版社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第一家出版和推广中文书籍的出版社。其主席吉列尔莫·布拉沃梦想促进西班牙语国家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目前,他正计划在当地开一家中国文学书店。“我希望通过增加中国发展题材书籍的翻译作品,让西方世界的读者能够了解一个更加真实和立体的中国。”
作为本次论坛的一项重要成果,中国外语系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主题图书国际合作出版合作机制。该机制由外文出版社、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等7家出版单位和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机构共同构建。其宗旨是以“合作、互学、共赢”为共同理念,共同努力以书籍为载体,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学、共同情感。(陈,张金若)
《人民日报》 (03版,2019年8月21日)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