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瑞昌新闻门户网!
新闻首页 | 时评 | 国内 | 国际 | 人物 | 专题 | 民生 | 瑞昌 | 手机版 | 社会 | 体育 | 文娱 | 图库 | 视频 | 原创 | 娱乐 | 教育 |
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人物 > 正文
中国新生代喜欢“中国鼓”
2019-05-13 09:16   

 

  2017年11月,陈若曦(右)在“文化中国·水立方杯”中与华侨华人歌曲大赛成人组金牌合影。 (图片由陈若曦提供)

表演《二十四节令鼓》中国学生。 (图片由李正伟提供)

在24号方面,有一个名为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小鼓。站在一边的鼓声齐声响起,鼓声隆隆。击败鼓的青少年看起来很庄严。仔细观察,它们有不同的肤色,来自不同的种族群体。这些是马来西亚吉隆坡“华兴艺术团”下的文艺团体成员。

近日,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的2018年“文化中国·四海同春”亚洲艺术团来到马来西亚吉隆坡和古晋,与中国和当地人民进行文化交流。吉隆坡的“华兴艺术团”也运用了不同文化特色的精彩节目,展示了马来西亚华人尤其是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融合之形:“我最爱中华民族乐”

“《二十四节令鼓》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如书法,24节气和广东狮子鼓,这是30年前由两位马来西亚华人前辈创作的。”马来西亚流行鼓学院创始人李正伟的年龄与这个计划。 20年来,鼓是舞台上这群年轻演员的老师。

说到鼓,这个在马来西亚出生和长大并带有福建口音的“第四代中国”是无穷无尽的。 “实际上,在表演中,一些击鼓节奏是西方的,我将鼓的技巧融入到传统的中国鼓表演中。”

李正伟告诉记者,参加演出的33名演员,最大的22岁,最小的10岁,来自中国,马来,印度等三个民族,都是马来西亚当地华人学校的学生。

此外,吉隆坡“华兴艺术团”提出的许多其他节目也以多元融合的特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英俊帅气的陈俊凯在世界级口琴表演比赛中获得金奖。在吉隆坡站的表演中,他用口琴演奏了一首中文歌曲《茉莉花》和一系列马来西亚歌曲。钢琴的声音悠扬而动人。

陈俊凯告诉记者,他还用口琴播放《赛马》,用长笛,萨克斯等不同的中西乐器演奏《最炫民族风》,表演视频得到了很高的互联网点击率。

“这一次,中国声乐演员《玛依拉变奏曲》和《芦花》是我想听的最多的歌曲。”刚刚在舞台上演唱异域风情《忘情桑巴舞》后,中国女孩陈若曦赶到了观众席。在第一排,我在舞台旁找到了一个座位。

熟悉的旋律响起,陈若曦不由自主地唱着。 “你可能不相信我最喜欢的不是流行音乐,而是中国民间音乐。”穿着漂亮的桑巴舞裙,这位“后90后”的女孩转身向记者微笑。

融合有魂:种下中国文化种子

谈到中国,这些中国年轻人有很多故事。

2017年8月,陈若轩参加在北京举办的“文化中国·水立方杯”海外歌曲大赛,并获得成人组金奖。 “那是我第一次去中国。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用中文唱歌。那时,我觉得我们是同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p>

巧合的是,陈俊凯的第一枚世界级口琴金牌也在中国获得了冠军。 2005年,15岁时,他第一次来到中国杭州,然后去了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

“这些年来,中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类环境越来越好。”有了这些足迹,在陈俊凯看来,中国不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词汇。

事实上,中国文化对这些新一代的中国人并不陌生。在马来西亚,几代海外华人精心培育了肥沃的文化,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的中国教育体系。许多中国家庭一直延续着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和家庭风格,为中国新生代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丰富营养也使中国文化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扎根。

从陈小凯到大家,他们都是当地的中国学校。他说,除了汉语教学外,学校还将开设不同的部门,而中国文化相关部门始终是最受欢迎的。 “我的很多朋友都选择阅读中国文化,对中国历史有很好的了解。”

“我与鼓声的第一次接触是在一所中国学校。当时我想不到它。在那之后,它将成为我的职业。”李正伟说,他喜欢鼓声带来的雄伟气势,更喜欢中国鼓文化的团结与合作。努力拼搏,进取的精神。如今,他想通过他的鼓声将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融合用心:架起民心相通桥梁

在《二十四节令鼓》的表现中,有一张脸特别引人注目。站在舞台前排中间的男孩是黑暗的,挥动着鼓。他的名字叫印度学生沙文。 17岁时,他已经打了9年的鼓。

“对于我的中文学校,我的父母是第一个支持的。”沙文用流利的中文告诉记者,虽然他的父母不会说中文,但他很早就把他送到当地的中文学校学习。至今。

在马来西亚的中国学校,各族学生的面孔越来越多。

“中国文化不仅影响中国人民,也影响我们的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朋友。他们还会写书法,学习打鼓,跳舞狮子。他们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李正伟认为,文化的融合是微妙的。例如,击鼓,不同种族的孩子最初可能会被鼓吸引,逐渐地,他们从鼓声过程中学习团队精神和合作。 “此时,中国文化的精神已经进入他们的心中。”

对于其他民族来说,中国文化最大的魅力在于其包容性。例如,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兼MCA将军廖中来主席说,在马来西亚,中国社会不仅保留了中国文化,而且积极融入民族文化,为当地的多元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这种包容性影响了中国年轻一代的细雨,让他们学习,融入和融合。

“有时候我会在播放西方歌曲时使用中国风格的配乐,有时候我会用中国流行的形式让中国歌曲适应观众。非常接受。”陈俊凯说。

人与人息息相关,文化是最好的桥梁和纽带,而他人的文化将更具吸引力,更有活力。在“和谐,包容”的中国文化环境下,人们相信,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鼓也将像第24小队一样,来自中国,响彻世界。 (严羽)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0月2日, ,版本06)

 

 

编辑:周伟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编辑:admin
http://www.rcggzy.com 浩博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新闻时评
·江西省教育厅通知中小学生从第23届[奥运会
·2020年3月21日南昌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江西省出现首例输入性新皇冠肺炎确诊病例
·江西省发布《江西省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南昌市发布2020年第1号令林业部部长
·南昌县柏林村村民家门口有一个“生态景观
·江西增雨去年围绕“追云”拉动火箭增雨数
·金贤努力赢得防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
·金县人民医院成功实施百岁老人人工髋关节
·江西取消封闭社区控制但这些活动仍然“暂
·江西省取消封闭控制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图片新闻

东帝汶第一次微

森林大火继续

外星生物还是

东帝汶首台微创

中国援助摩洛哥

海外华人眼中的
热门点击
·江西鹰潭80多名泰国中国青年学习中国道教
·邵国胜:致力于在中原地区创建高科技创新
·“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在泰国宋卡府开幕
·澜湄国家青年文化交流营在缅甸启动
·6名中国人代表新西兰参加国际青年武术锦标
·新西兰总理奖学金的唯一一等奖由中国学者
·瑞昌“三农”工作获省表彰!郭小云在瑞昌
·桥飞,开辟了“月经静脉”的发展
热点专题 more
- 《人民日报》点评做一个好的国家卫士
-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领导是最有力的动员
- 人民日报人民时事评论让全民医保更好地保
- 《人民日报》新论共同战胜风险和挑战建设
- 人民日报人民时事评论构筑国境卫生检疫的
- 《北京日报》像恢复工作和生育一样有序地
- 《北青日报》抗击疫魔人类是我们的共同名
- 《北青日报》抗疫给科普带来机遇
- 《北京日报》网上旅游投诉的激增给旅游业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赣ICP备11007894号-1
Copyright © 2002-2016 DEDECMS. 瑞昌之窗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