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几天的政协小组讨论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史义功保持低调。当别人说话时,他默默地记录并且很少说话。
6日下午,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施毅向公众开放。
“看看第8页,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增加了两倍,技术交易数量增加了一倍。”史一功停顿了一下,“就是说,这项发明拥有以前技术交易的三倍。”金额仅为前一金额的两倍。五年前的平均专利交易金额为66.7%,且数量不会增加。“
什么地方出了错? “这是一个技术评估体系的问题。”史一功说,在所有单位中,无论是决定晋升还是绩效评估,专利数量,文章数量,引用次数和影响因素的数量文章中发表的文章将被视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这种趋势正在恶化。”
“我曾经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论文数量将超过美国,我不希望提前完成这项任务。”施一功说。
据记者了解,日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了《2018年科学和工程指标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发表学术论文42.6万篇,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然而,据权威统计,中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连续第八年位居世界第二。
无论是第一还是第二,它都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
但史易功也表示了焦虑。他听说一些科技组织也认为中国的科技实力超过了美国。 “我很担心。”
坐在旁边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祥听到了“我很担心”这句话并点了点头。
“我会说得更直接一点。在这么大的国家,可以人为地改进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数量,引用率和影响因素。我想每个人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史一功说:“如果我们引入的越来越多,杂志影响因素就会上升。我们很容易制定这三个指标。”
有了数字指标,每个人都急于编号,但没有数字指标。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如何评价?
“我没有任何特别好的建议。”施毅功坦率地说,“但美国不会强调这一点,也不会特意把它拿出来(数字指标)。”史一功强调,他坚决反对“论文无用”,但有些文章,即垃圾文章,“发文章纯属文章”。 “方向如此强烈,评估非常明确,负面影响非常大。”
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技术评估体系。
“国际方法是不看文件,看专家。”史易功略微向前倾身,靠近麦克风。 “在许多国家,就像这样。看看顶级专家的意见。不是把所有专家聚集在一起,抽签。平均而言,陪审团不能引领科学。”
前来听取意见的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回答说,科技评估问题非常敏感和困难。
“我们被称为'三项评估',项目审查,人才评估和机构评估。实际上有很多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引入一个每个人都满意的计划是非常困难的。“徐南平说他们会遵循这个程序。关于“三个评估”的指导,并进一步听取了多方的意见。 (张盖伦)
编辑: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