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瑞昌新闻(记者何申宝)近年来,瑞昌市围绕“四大”商业环境要求建立了“企业对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并坚持“一切尽快完成,大家指甲指甲“一切都敢于承担责任”,不断优化政府环境,提高行政效率,努力优化经营环境。 2018年4月,该市实施商业体制改革,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获得10项政策奖励。
为解决项目落地困难,推广缓慢,服务不足等问题,全市设立办事处重点项目,建立行政决策,审批,实施和项目推进的综合服务平台,并探索快速推进重大项目的有效途径。自2017年以来,该办事处一直在协调和推广281个重大项目。天齐新材料,瑞鑫影像,长光照明等多个工业项目于同年签约,同年开工,并于当年投产。
在“立即”推进的过程中,全市重点解决资源分散,职能部门分权等问题,合并了市发改委,市政等21个职能部门的审批职能。和信息委员会进入行政许可服务科。施工系统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群众只进一门,申请材料减少40%以上,取消了138种证书。同时,采用“前台综合验收,背景分类审批,信息内部流通,窗口输出统一”的方法,解决人们做事困难,做事缓慢的问题,体验不佳。商业登记实行“六个办公室”,即“一证一书”,可处理“一套数据,两张证书”,可以并行安排相关事宜,附近可以开设分机口,依靠平台在线,信贷激励缺乏工作,进一步优化商业环境,让群众“只运行一次”。
该市率先在省内建立了“企业直通列车”。公司四个部门的登记,印章雕刻,银行开户和发票申请集中进行,实行“一窗口验收,后台流通,并行处理,一次性结算”的综合审批模式。企业的启动时间,允许“信息运行更多,群众运行更少”。 来源:http://www.jxnews.com.cn/jxrb/system/2019/01/17/01732795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