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岁那年,胡定远还是佃农的儿子、家里的老幺,有哥哥姐姐庇护。2年后,快满20岁的他,从姐夫家出发,前往白米场赶场买粉条,半路被抓壮丁,从此参了军,跟家里失联。这一别就是77年。

直到2017年4月,在头条寻人和志愿者的帮助下,胡定远跨越3000里,从台湾回到四川泸州老家,终于到母亲的坟前上香,“孩儿不孝……国家有难,没有孝顺到您……现在,我回来了。”

16岁那年,湖南的刘舜楠加入国民革命军青年军201师,从此和家人失去联系。18岁的他随国民党撤退至台湾。如今,人生已进入90岁关头的刘舜楠,已经渐渐糊涂了,说不清自己是哪一年出生的,也不记得哪一年从大陆随军去台湾,但睡觉却常常梦里喊妈妈,也能清楚地在纸上写下“湖南东乡石鼓牛小冲里”。2017年5月25日,他终于联系上了湖南长沙的老家亲人。

18岁的周照南已经随国民党军队迁至台湾有一年时间。2017年6月,在头条寻人与当地志愿者的帮助下,阔别家乡一甲子、今年85岁的周爷爷终于联系上了他安徽老家的妹妹周召云。


81岁的周召云还记得哥哥走的时候的细节,“当时哥哥走的时候背着行李,像是一口锅扣在背上,我正在放牛,我哥说,‘召伢,过两天来接你’。”周召云老人说到动情处,情绪激动流下眼泪,谁都没想到,这一分别便是68年。

18岁那年,殷正茂随军到达了台湾后,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他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亲人,尽管在早些年,殷正茂的侄儿媳来台湾旅游时来看望过他,因当时通讯不方便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和地址,从此也就没了联系。在头条寻人和志愿者的努力下,短短数小时,找到殷正茂爷爷的大陆亲人。
爷爷,您什么时候回来,我们都很想您!”殷正茂爷爷的大陆侄子、侄孙、侄孙女和侄媳妇等纷纷来和爷爷视频通话,看到这么多亲人,远在台湾的殷正茂爷爷几度喜极而泣。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寻找家人,他想回家!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当年那些18岁就已离家远赴台湾的老兵,有的直到超过80岁,才找到了故乡亲人。然而,有更多的老兵,终其一生都等不到回乡的那天,他们的子女或孙辈,则为了弥补他们生前未了的心结,成了“寻二代”,为他们寻亲。


18岁那年,李元祥刚刚成为黄埔军校第16期的学生。1949年,他前往台湾,从此再也没能回到故土河南。
尽管在台湾生活多年,李元祥仍旧保留着纯正的河南口音,在家里会不时收看家乡的传统戏曲——河南梆子。李元祥在1978年因车祸不幸去世,未能赶上两岸开放探亲。
今年7月,在头条寻人的帮助下,李豫鹏联系上了父亲李元祥在老家河南许昌的亲人,完成其遗愿。“老爸,我们到家了!”10月13日,李豫鹏和大姐李佳臻从新郑机场下机,第一次踏上父亲的老家。

18岁那年,赵有高已走向出川抗战的路,他10多岁就被抓壮丁,参加抗日战争,之后又到了台湾,离开了故土,直至1988年去世,再也没能回到家乡。赵云昇介绍:“父亲刚到台湾时,偶尔还跟家人寄信,直到戒严后,就断了音讯……父亲直到50多岁才成家,或许是因为他一直盼着要回去。”

赵有高离乡73年后,其儿子赵云昇通过今日头条和志愿者的通力寻找,找到了家乡亲人。2017年8月,赵云昇替父回乡,他将父亲赵有高的遗像放在爷爷的墓前,跪地磕了三个响头。这一拜,足足等了70余年。


18岁那年,任圣荣与丈夫张景阁随着部队前往台湾,夫妻俩对孩子从小就不断耳提面命,要他们牢牢记住“山东曹县王堤圈”、“河南商丘大任庄”这两个地方,因为这是他们的根、他们的家乡。
自从任圣荣离家后,其在家乡的妹妹任圣云生前总是念念不忘远在海峡另一端的姐姐,吃年夜饭总留座位给姐姐。直到头条寻人帮任圣荣在台湾的女儿发布寻找大陆亲属的消息,在山东的任圣云儿孙一家人看到后难掩激动,并第一时间到任圣云坟前告诉奶奶这个好消息。

1951年,18岁的方德才跟随堂叔迁居台湾已有好几年。1949年国民党军队在南京撤退时,方德才被父亲交给了在部队的亲戚方华,从此离开南京远赴台湾,骨肉分离。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才2岁,当时两岸还没有开放交流,直到长大,有了想替父亲寻根的念头。”为了找到父亲方德才的大陆亲人,方志鹏曾经前往安徽跟南京查找,但时隔多年,加上对于故乡线索相当有限,寻亲过程如同大海捞针,困难重重。
12月21日,头条寻人用4个小时帮助方志鹏联系上了父亲在南京的亲人。这是头条寻人成功找到的第19个两岸寻亲案例,也是寻根成功速度最快的一个案例。

到了2018年,最后一批90后也要成年了。但是在那个年代,18岁那年,很多人因为战争而远离家乡,离开大陆去往台湾,从此再也没有踏上故土。
2017年12月28日,今日头条两岸寻亲项目正式启动,我们希望能弥补更多人、更多家庭在18岁那年留下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