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景德镇市珠山区李村街马鞍山社区“红岗”志愿者集体行动,清理辖区内“三疏忽”区域的所有垃圾,让市民回归干净健康的社区环境。近年来,珠山区以城市基层党建为龙头,改革体制机制,整合优势资源,实施精细化服务,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难点问题。
用改革激发城市管理的内生动力。该区创新管理机制,从加强街道协调功能入手,将原有复杂臃肿的街道内部结构精简为“两室两中心”(党政综合办公室、市容环境管理办公室、经济发展中心、稳定维护中心),每条街道充实一批工作人员;从推进社区便利化功能入手,将全区108个社区调整为54个,全面推行“一委一站一居”的社区管理模式。同时,按照“下移重心、统一法规、统一权责”的原则,不断优化街道职责清单,将部分区级职能下放到街道上,建立社区工作事务准入制度,初步实现了“人因工作而定、费因工作而转移、权因工作而转移”的原则此外,加强资源保障,成立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广泛部署部门(单位)、区领导、一秘等。帮助街道和社区建设,并拨出专项资金建设一批党群服务中心(站)。
整合资源,促进整合,不断建设基层治理社区。各区充分发挥社区和其他党组织的支点作用,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组织积极协调、群众广泛参与的治理社区。今年,首批五个党建社区项目已经实施,包括御窑、文史、陶希川、鲁文、三宝、文创、浙江路商圈、李书元、城市记忆。以党员分布、就业类型、爱好、年龄结构等特点为要素,建立了18个“地缘型”党组织、12个“产业型”党组织、7个“利益型”党组织,建立了130多个新时期文明实践中心、78个“胡同讲堂”、“12个“城市文化接待厅”等各类公开课,开展公开活动1100多项。同时,实行群体共建模式。通过设立“一米阳光”、“六色联动”、“七色风车”(紧挨着第二版)(紧挨着第一版)等服务载体,推动党员进入社区、法官进入社区、警察进入社区、教师进入社区、“白衣天使”进入社区、志愿者进入社区的“六进社区”服务品牌,创新“圆桌讨论”制度。从“以人论事”、“社区论坛”、“以情论事”等平台出发,先后与辖区内40多个单位签署共建协议,形成了共建共议社区发展、共建社区事务、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好家园的共建共享格局。今年以来,全区2200名党员、干部和社区志愿者组成了357个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468项活动,帮助了1932户家庭。辖区内社区和单位共签署260多项联合建设协议,开展480多项联合活动,及时应对人民群众的“紧急问题和担忧”。
拓展服务功能,实现“全方位”、“一站式”、“零距离”社区服务。区内每个社区都建立了一个“红岗”,整合红色教育功能,党员示范
日前,景德镇市珠山区李村街马鞍山社区“红岗”志愿者集体行动,清理辖区内“三疏忽”区域的所有垃圾,让市民回归干净健康的社区环境。近年来,珠山区以城市基层党建为龙头,改革体制机制,整合优势资源,实施精细化服务,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难点问题。
用改革激发城市管理的内生动力。该区创新管理机制,从加强街道协调功能入手,将原有复杂臃肿的街道内部结构精简为“两室两中心”(党政综合办公室、市容环境管理办公室、经济发展中心、稳定维护中心),每条街道充实一批工作人员;从推进社区便利化功能入手,将全区108个社区调整为54个,全面推行“一委一站一居”的社区管理模式。同时,按照“下移重心、统一法规、统一权责”的原则,不断优化街道职责清单,将部分区级职能下放到街道上,建立社区工作事务准入制度,初步实现了“人因工作而定、费因工作而转移、权因工作而转移”的原则此外,加强资源保障,成立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广泛部署部门(单位)、区领导、一秘等。帮助街道和社区建设,并拨出专项资金建设一批党群服务中心(站)。
整合资源,促进整合,不断建设基层治理社区。各区充分发挥社区和其他党组织的支点作用,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组织积极协调、群众广泛参与的治理社区。今年,首批五个党建社区项目已经实施,包括御窑、文史、陶希川、鲁文、三宝、文创、浙江路商圈、李书元、城市记忆。以党员分布、就业类型、爱好、年龄结构等特点为要素,建立了18个“地缘型”党组织、12个“产业型”党组织、7个“利益型”党组织,建立了130多个新时期文明实践中心、78个“胡同讲堂”、“12个“城市文化接待厅”等各类公开课,开展公开活动1100多项。同时,推进群体共建模式。通过设立“一米阳光”、“六色联动”、“七色风车”等服务载体,推进以党员进社区、法官进社区、警察进社区、教师进社区、白衣天使进社区、志愿者进社区为内容的“六进社区”服务品牌,创新“圆桌讨论”制度。从“以人论事”、“社区论坛”、“以情论事”等平台出发,先后与辖区内40多个单位签署共建协议,形成了共建共议社区发展、共建社区事务、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好家园的共建共享格局。今年以来,全区2200名党员、干部和社区志愿者组成了357个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468项活动,帮助了1932户家庭。辖区内社区和单位共签署260多项联合建设协议,开展480多项联合活动,及时应对人民群众的“紧急问题和担忧”。
拓展服务功能,实现“全方位”、“一站式”、“零距离”社区服务。区内每个社区都建立了一个集红色教育、党员示范、关怀与帮助、专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驿站”。邮政内部、共享服务区、娱乐休闲区、老年人日托所等。都被设置好了。依托“红岗”开放共享司法、医疗、救援、教育等资源,实现党建服务圈与居民生活圈的无缝对接。此外,还努力促进社区公益、服务和互助社会组织,并开展各种社区公益服务活动。目前,有195个社会组织和29个专业社会组织